倾诉:加仑 49岁 教授 

  从知识到道理,需要完成怎么样的跨越?为什么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人生?

  我以为自己读过几本书,早已修炼成了柳下惠,拥有坐怀不乱的定力。可是到头来,为什么依旧抵抗不住属于青春的召唤?

  阿德:看来你觉得自己是个伪君子喽?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大学教书。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似乎成为了我的固定标签。外人眼里,我懂得很多知识,也应该明白很多道理。曾几何时,我也这样自我催眠过——尤其是每当开学季,一群少男少女坐在我的讲台下,要么跟着我一起摇头晃脑,要么埋在本子里笔耕不辍,每每这个时刻,我就特别有成就感——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也在做一些人思想上的构筑工程吗?一块砖一片瓦地往上盖房子,直到本科毕业,第一期工程顺利交工了。我看着这些拔地而起的建筑觉得还不错,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学生决定追随我继续读研、读博了。当教师的荣誉感其实往往正来源于此——你或多或少影响甚至参与到了一些后辈的人生轨迹之中。

  也因为这种感受,让我始终没有走出象牙塔。别人会觉得大学老师相对自由,而且拥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其实对也不对。即便是今天,如果你的朋友圈子里囊括了几个大学教授,别人似乎也会高看你一眼,这叫做谈笑有鸿儒,如果能恰恰是象牙塔里执教鞭的一员,更能第一时间收获到来自于外界的好感。当然,面对这些善意与好感,你又该如何对待和使用,则是最考验人的了。

  阿德:不愧是教授,表达得真是含蓄。我想知道的是,你的身份是否影响了你的家庭关系?

  我和妻子在一起二十多年了,始终相敬如宾。上一次争吵,还是因为儿子要不要出国留学的分歧。现在孩子都快毕业回国了,你就能看出我们的关系是多么和谐。

  很多时候,是我下课之后路过菜市场,捎点东西带回家,放在餐桌上就进了书房。她开始做饭,喊我出来,一起吃饭的时候聊几句家长里短,然后她去洗碗、看电影,我仍在书房里看书、写论文。赶上好看的电视剧,她也过来叫我,有时候我们也一起看,但很少交流——之前也针对其中一个人物的命运交换过意见,发现大相径庭。我们俩面面相觑,然后就不欢而散了。

  所以我在避免这种冲突。她似乎也回到了原来的角色之中,如果我睡得很晚,餐桌上一定会留点宵夜。这肯定算不上浪漫,但属于我们俩的心照不宣——毕竟是要携手走下去的默契。

  我以为我已经对这种生活完全接纳了。或者说这是最适于我的节奏与组合。甚至从异国他乡传来儿子恋爱的消息时,我还很激动地教育他:你喜欢的并不代表适合你,适合你的也并非是你不喜欢的。

  阿德:后来你发现,你还是骗了自己。

  人真是很奇怪,尤其是像我这种认为自己很自律,或者对现状比较接纳的人,为什么还是会不满足?我曾经问过自己这一点——事业、家庭、生活相对而言都非常顺遂了,怎么还不知足呢?尤其是这个人出现时,依然有了心动,以及一连串的行为。

  当然截至目前,我们俩的关系依然是发乎情止乎礼的状态。我没有更过分的举动,只是希望在某些时刻,她出现在我的眼前,哪怕只是两个人四目相对,静静地坐在一起,就很好了。

  阿德:这个人是谁?

  一个女学生。明年就要研究生毕业了。其实她是从外校考到我这儿来的,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已经模糊了,只记得当时她扎着一个马尾辫,脸上没有一丝化妆的痕迹。

  我们俩的关系,也是一种逐渐升温的过程。她在我的研究生里能力并不亮眼,上课时也属于沉默的那一类人,即便是小组讨论,也说不出来太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就像是那些刚刚够格,可又谈不上出色的中庸者,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基本面貌。

  对她产生别样的情愫,源于我们师生的一次普通聚会。列席的有学生,也有同事,她坐在饭桌的一个角落,继续扮演着倾听者。那次大家兴致都很高,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畅快。已经是晚上十一点钟,我让同学们先行离开,结完账后找来代驾才回的家。那天夫人已经睡了,饭桌上给我留了碗汤圆。我没动,就赶紧去洗漱了。临睡前我看了眼手机,微信里有一条未读消息,问我到没到家,身体是否不舒服。要不是微信头像分明是她,我几乎忘记了在什么场合加过她的微信。我记得打了两个字“放心”和一个微笑的表情符号就去睡了。转天醒来再看手机,发现坏了事——表情符号错打成了一个嘴唇。

  阿德:你确定是打错了,还是不愿意承认内心就是这样想的呢?

  我不想解释前因,反正后果是我给了这个女同学不太好的暗示,而且事隔了将近7个小时。我当时想解释清楚,但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更重要的是,稳定心绪的当下,我竟然感觉到了一丝甜蜜——似乎这种告白,在我的人生经历里没有出现过。我清楚自己在做一次巨大的冒险,可是我明显感觉到了这里边的刺激成分。

  那天上课我一直在分心。她还坐在角落里,依然是一脸落寞的样子。长发垂下来,那一刻我竟然有了心动的感觉。我不能让外界感受到这一切,故作冷静地上完课,头也不回地奔向菜市场——好像那种人声鼎沸,能够给我带来短暂的平静。晚上我一直在写论文,心里想的还是这件事。总是不由自主地看短信,希望有她发来的消息,可又不知道如何面对。

  又是前一天的时刻。她的消息似如约而至:她问我在干什么,今天上课感觉到我不在状态,是不是宿醉的缘故。我沉吟了半天,手指在键盘上按下又抬起来,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沉重感。最后我回了一句,我已调整过来,勿念。这句话发过去以后,我又感到后悔——你怎么确定人家念着你,还是说你坐实了你们的关系在相互思念?

  阿德:心理活动挺精彩的。感觉你们俩都在试探彼此。

  从那之后,我们俩的交流就多了起来,但还是在微信上。她会请教我论文的一些事情,后来延伸到了兴趣爱好,甚至是最近看的电视剧。我发现我们的理念挺相近的,或者我的一些看法总能在她那里得到共鸣。我知道,面对学生我经常能找到这样类似的存在感,可是在她身上,这种感受似乎更进了一步——来自于一个女性对于男性的崇拜之情。

  我其实是知道她的心意的。我们在网上做了半年多网友之后,终于跨出了见面的这一步。这和我们在课堂上做师生不一样。我主动约了她喝咖啡。那是我发现的一家小众咖啡馆,应该有点经营不善,或者说老板有点曲高和寡。我比她早到了一会儿,看着她穿过小巷,向我迎面走来的时候,我非常确定,那种感觉就是心动。

  阿德:都说老房子起火最可怕。

  那次见面,我们俩还是有点尴尬的。毕竟昨天,我们还是在一个教室里,我站在讲台上,她坐在讲台下,现在却是面对面坐着,而且彼此心里都有一点暧昧。不过很快,我们俩就有了不少共同语言,在四目相对的时候,她的低头浅笑,也拨动着我的心弦。

  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只是见面聊天,而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事。一方面是我觉得我应该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另一方面我似乎也摸不准她的心意——如果真的有了既成事实,我们俩的关系又该何去何从?

  阿德说伪君子

  必须承认这类人的存在——他们往往一嘴仁义道德,甚至在某些领域被称为专家、学者,或者拥有着极好的口碑。可是他们的内心长满了苔藓,那是一个阴暗无光的环境。不是阳光照耀不进来,而是他们主动选择了黑暗。

  我们把这类人统称为伪君子。他们的面孔有多正经,内心的活动、私下的做派就有多猥琐。有时候往往囿于客观因素,想法还没有付之于行动,但只要给他们一丁点机会,星星之火便可燎原。

  远离伪君子,首先还在于看清他们的“画皮”。愿意给他们施恶机会的人,除了天真的傻,可能还有故作聪明的奸。在一些时刻,我们以为知识决定了道德,道德指引了行为,可事实上,知识与道理就摆在那里,伪君子们依然能左右逢源,自圆其说。

  这也许属于他们的“本领”,却是属于他人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