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梁启超纪念馆视察。饮冰室大书桌上摆放了馆藏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饮冰室合全集,以及一些梁启超著作的单行本。总书记一一翻阅,并对馆藏文物和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亲历者、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馆长徐燕卿说。
重要的指示和方向
“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指示就在那一刻发出。徐燕卿告诉记者:“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了我们今后工作重要的遵循。充分挖掘梁启超和梁氏家族的爱国之心和赤子之情。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实践来爱国和救国,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
在那之后,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梁启超纪念馆不仅设计了总书记的参观路线,还推出了总书记参观视察梁启超纪念馆纪实展,观众可以了解总书记对某一块展牌有什么指示,重现总书记参观时的真实场景。
不仅如此,梁启超纪念馆还推出了《“地铁里看梁启超‘初心·无负’爱国主题展”》《梁启超家风展》等主题展。特别是《梁启超家风展》还在广东新会梁启超的家乡推出。2021年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又推出了《营国之匠 栋梁之才——梁思成先生诞辰双甲子纪念展》,并在清华大学和广东新会推出三地联展,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在岁月的淬炼中,梁启超故居留下了一些斑驳的痕迹,显现出一些安全隐患。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了修缮的申报方案以后,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梁启超旧居修缮工程预计在今年6月上旬进入施工阶段。在今年“十一”之前,纪念馆主体建筑的修缮将基本完工。
“按照总书记的嘱托,‘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指示,梁启超纪念馆在对建筑进行妥善的修缮之后,馆内展陈也会相应地做一些提升。展览的提升改造和整个展陈的提升,会在今年下半年,随着主体建筑的修缮完工,陆续与观众见面。”徐燕卿说。
不断延伸的内涵与外延
“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重要指示,更是一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催化剂。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更为丰富,外延更加广阔,在历史的纵向和时代的横向维度上,都能更大限度地保护、发展,这是梁启超纪念馆要考虑的问题。
徐燕卿告诉记者,梁启超纪念馆和其他类似的纪念馆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体量比较小,相对来说主题范围都比较狭窄,所以迫切需要大家抱团取暖。
“我们加入了‘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最先加入联盟的是北京相对比较近的八个名人故居纪念馆,大家联合推出一些不同主题的展览,涵盖这些名人的红色足迹、共同的事业、家风传承等主题内容。这些主题展览在全国巡展,效果非常好。观众觉得这个形式非常不错,这么多名人都有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承载着怎样的历史,他们的家族又是怎样一种状态一览无余,观众直呼过瘾。”
加入“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徐燕卿说:“我们可以互相借鉴各自的优势,产生1+1>2的效果。这样一来,这些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内涵,包括展览之后的外延都得到了很好的扩展。”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携手“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推出了“开启新征程 博物馆的力量——文化名人与时代同行”特展。宋庆龄、李大钊、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梁启超等14位近现代名人的人生轨迹和杰出贡献,通过“力量·探索”“力量·创作”“力量·保护”“力量·传承”四个篇章,生动呈现了文化名人在时代洪流中所展示的精神能量。观众与文化名人“同行”,充分感受来自名人的力量、来自博物馆的力量。
“无论是文物还是展览,都要回应时代关切。要更多地弘扬我们的时代核心价值,这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应该遵守的一条原则。通过实践和工作,不断地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过程。”徐燕卿将这种理解也用到实际工作中。
沉甸甸的责任和目标
说起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话题,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陈卓觉得,可以把风貌建筑保护和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可移动文物结合起来。“协助文管部门、文物部门、建筑部门、风貌建筑职能部门做好风貌建筑以及风貌街区的普查工作。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并编辑出来,把天津近代历史风貌建筑形成的脉络和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激活并推介出去。同时,可以体现出博物馆和旅游的结合,讲好天津故事,为天津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做一些贡献。”
“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我们的工作重点首先是保护好,文物保护是基本前提。”市文旅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徐恒秋介绍,“在保护方面,要强化系统性保护的观念,把文物的本体保护和它周边环境保护,把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要统筹起来,要实施一批文物保护项目。同时要守正创新,要让我们的文物资源进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通过文物建筑的开放利用,包括和文化旅游的融合,与打造A级景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起来。还可以与小洋楼的活化利用结合起来。这两年在这方面我们又有一些成功的做法,让我们的文物资源一方面能够有序地传承,让它的价值能够得到彰显。”
2021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公布了《天津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可移动革命文物7154件(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6处,涵盖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时间跨度长,种类丰富,分布广泛。本市新增觉悟社旧址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34处;市政府公布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220处。
本市组织编制《天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天津市明长城保护规划》和《天津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黄崖关长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编制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石家大院、大沽口炮台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实施了北洋大学堂、广东会馆、千像寺遗址等一批文物保护工程,启动天津文庙、天津西站主楼、天尊阁等文物修缮工作,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进一步改善。
加强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修复馆藏珍贵文物,实施天津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自然博物馆等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博物馆库房保存条件得到显著提升。组织实施大运河文化资源调查、石窟寺石刻资源调查。启动十四仓遗址前期调查与综合研究项目。蓟州朝阳洞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填补了天津地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考古的空白。
积极做好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高铁线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考古工作,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实施。落实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积极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天津市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介,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鼓励各区在文物保护区域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休闲农业和利用名人故居、洋楼资源开展活化利用,让文物保护成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
“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承载文化记忆或者城市记忆的存在,我们是她的守护者。文物是永恒的,每个人只能守护她一段时间。在守护它的这段时间,如何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非常辩证的。保护就是把她守护好,发展是她真正的灵魂。”这是徐燕卿工作十几年切身的感受,也是文保工作者们的一份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