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一重要论断,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进一步指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史,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5000多年里,各种思想文化异彩纷呈,其中展现出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塑造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民族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从古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着国家的团结统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和合友爱,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而奋斗,对中国社会的全面繁荣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在“两个结合”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既传承传统美德,又弘扬时代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在传统文化创新中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产生了儒、道、墨、名、法等诸子百家学说,涌现出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灿如星辰的思想家,概括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者爱人、自强不息、和合大同等一系列思想学说。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又经历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等多个思想繁荣时期,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大家和不朽名著,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古代哲学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学说都是新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脉和知识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要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汲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创新中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作者:侯晓韧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