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天津市民营经济“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印发实施。《规划》制定了六大任务,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到2025年,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02万户以上,其中,民营企业达到81万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40%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40%以上。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十三五”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天津正在成为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的热土。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落实壮大民营经济总量规模、巩固提升民营优势产业、加速民营经济科技赋能、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拓宽民营经济成长空间、增强民营企业管理能力等六项主要任务。到2025年,我市民营经济总量规模更大、质量效益更高、产业结构更优、发展环境更完善,创业动力、创新能力、发展活力显著提升,龙头带动作用、集群集聚效应、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稳步增强。《规划》明确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在经济社会贡献方面,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53%以上,从业人数占全市总体从业人数比重达到80%;在企业竞争力方面,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民营企业达到60户以上,其中超500亿元企业达到10户以上,超千亿元企业至少达到2户,上市企业达到50家;在创新驱动方面,国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达到8000家,国家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达到90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0家。
根据《规划》,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专项行动,积极培育民营“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细分市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通过分类指导、个性帮扶和精准服务,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实施“互联网+”“智能+”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向智能、绿色、服务、高端方向转型,促进传统企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我市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做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五大特色新兴产业链。引导民营企业以特色新兴产业链为抓手,融入集成电路、中药与天然药物合成、氢能新能源、焊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的支链子链,坚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产供销一体。深入实施撮合对接活动,推动解决中小企业技术、设备、资金、原辅料等方面实际困难,补短强弱、延链补链,提升协作配套水平,畅通产业链循环。
为加速民营经济科技赋能,我市将坚持引育并重,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遴选符合标准的科技型企业入库精准培育;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跟踪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形成“遴选一批、入库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的工作机制。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达到8000家,国家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达到9000家。
此外,我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市场准入改革力度,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切实消除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民营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控股、独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民用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能源站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编制发布城市机会清单。进一步向民营经济开放更大的资源要素市场,推动石化、电力、天然气等产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我市积极拓宽民营经济成长空间,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鼓励大型民营企业率先“走出去”,中小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用足用好外经贸发展资金,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鼓励行业组织服务民营经济对外开放,试点建设境外产业园区,扶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自建独立站,拓展“海外仓”, 开展企业并购、海外上市融资,提升国际竞争力。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依托天津意大利中小企业产业园、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等中外合作产业园区,深度开展国际合作。
《规划》还提出,我市鼓励各类职业院校主动对接民营企业产业需求、市场需求、人才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出台专项优惠政策,全力推进高校与民营企业良性互动,鼓励我市高校优秀毕业生优先选择留津创业就业。支持民营企业以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等形式,柔性引进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继续做好非公经济组织人才职称专办窗口服务,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委员会工作机制,畅通职称申报通道,为壮大民营企业专业技术队伍提供人才评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