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北迁候鸟1月中旬已抵达
■保护区实施全天24小时巡护值守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大幅增加
■14个疫源疫病监测站实施日报告
昨天是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市规划资源局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记者从现场获悉,随着我市持续推进生态治理恢复,改善优化野生动植物生存栖息自然环境,使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今年春季,首批北迁候鸟最早在1月中旬就已经抵达我市,并且候鸟的种群数量和规模都较往年有明显增长。截至目前,我市已观测到的春季北迁东方白鹳已超过4000只。
据了解,我市春季候鸟迁徙一般在3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持续到5月底结束。根据监测,今年从1月中旬开始,约有400只东方白鹳、60只灰鹤、40只天鹅在静海区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停留栖息,拉开了春季候鸟北迁的序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秋冬季和春季两轮候鸟迁徙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2020年12月底最后一批南迁的东方白鹳离开天津,仅半个月后,今年第一批北迁的400多只东方白鹳在1月中旬就到达了静海区。市规划资源局森林野保处副处长教效同告诉记者:“随着天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每年秋冬季南迁候鸟在津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留津越冬。今年以来,有3500多只白鹭、苍鹭、草鹭、鸬鹚、绿头鸭、斑头鸭等在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集结越冬。今年春季北迁候鸟主要呈现出到来早、数量多、分布更广泛等特点。”
据介绍,今春以来,栖息在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雁有3万多只、天鹅1000多只、东方白鹳400多只,以及上万余只的斑嘴鸭、绿头鸭、斑头秋沙鸭等。在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停留的候鸟数量有几万只,主要有雁鸭类、鹭类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比往年更是大幅度增加,发现东方白鹳3000多只、天鹅200多只、白鹤40多只、白琵鹭20多只。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有野鸭3万多只、东方白鹳300多只、灰鹤300多只、白琵鹭200多只、天鹅100多只。
特别是今年1月17日在宝坻区首次观测到聚集性出现灰鹤种群,种群数量从最初的200余只发展到1000余只,2月19日观测到大天鹅种群,数量大约在200—300只,随着逐渐北迁,目前还有少量在该区活动。
针对春季候鸟迁徙过境,我市进一步加强巡查巡护。各湿地自然保护区全部增加巡护力量,并通过监控摄像头、无人机等“人防+技防”的方式,对保护区实施全天24小时巡护值守。各涉农区重点对候鸟主要栖息区域增加巡护队伍,对候鸟进行跟踪监测。从3月1日开始,全市14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实施候鸟监测日报告制度,每天对各地候鸟种类、数量和疫源疫病监测情况进行上报。
各湿地自然保护区依托湿地整体生态系统,新建和改造大小鸟岛20余处100多个,利用广阔的水域隔离外界对鸟类的干扰,为鸟类提供适宜生存的原生态栖息地、繁衍地。同时,通过适时调降水位,七里海浅滩沼泽面积接近2万亩,水深在0—0.5米之间,得天独厚的环境汇聚了大量水鸟前来觅食。
与此同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等8部门于2021年1月31日至3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代号为“清风行动”的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联合行动。截至2月底,全市公安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629人次,共破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人,办理野生动物行政案件3起、行政处罚3人,有力打击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为我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