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展开机械臂,自主扫描环境,准确识别导线,精准定位接火位置,剥切导线绝缘层,精准完成接引线作业,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1月18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由“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张黎明主持研发的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在低温环境下完成10千伏湾24线37号杆带电接引线任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款新亮相的机器人“胳膊”首次使用了国产机械臂作业,标志着张黎明研发的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全部零部件实现国产化。

  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解决了人工带电作业风险高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工作强度。“截至目前,系列化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在天津地区累计开展试点应用325次。以往机器人使用进口机械臂,不仅价格贵,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或受力过大,容易产生保护性停止,导致作业失败。”张黎明介绍说。

  带电作业机器人主要是由机械臂、核心控制器、电源系统等模块组成。机械臂是其核心部件,承担各种高精度作业,对机器人性能发挥有重要影响。在机器人研发初期,机械臂控制系统、减速器及伺服系统国产化刚刚起步,缺乏高性能零部件,机器人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及操控准确性无法保证。

  国产机械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运用低温型减速器及低温元器件设计,针对电力作业现场全天候、全地域、强磁场的特点实施了改良设计,解决了进口机械臂大负载保护性停止问题,且控制程序开放,可提供专用机械臂的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地域用户安全、可靠、高效作业需求。国产机械臂最大负荷增至12千克,短时过载可达15千克,能够在零下20至零上60度及95%以下湿度环境工作,通过增加绝缘外壳、电磁屏蔽措施,优化软硬件系统,操作更加便利,响应能力和运动速度大幅提升。

  国产化机械臂的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机械臂在电力行业的技术垄断,突破了协作机械臂户外应用限制,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控性与可靠性,拓展了机器人地域或季节温度适用范围,真正实现了全天候、全地域作业。此外,国产机械臂相比于同类型进口机械臂拥有20-30%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国产化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机器人的各项技术性能,加快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不断拓展带电作业机器人应用范围,让带电作业机器人在配网带电作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张黎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