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收官在即,天津如何谋划“十四五”?备受瞩目。

  11月26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

  上周,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提出了天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进一步明晰了天津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和工作思路。

  这些目标既与国家“十四五”和2035年宏伟蓝图相对接,又结合天津特点,寻求自身定位,特别是天津强调了“一基地三区”城市功能定位和“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受到广泛关注:

  ——“十四五”时期,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基本建成;2035年“一基地三区”城市功能和优势更加凸显。

  ——“十四五”时期,“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35年“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全面形成。

  笔者看来,无论是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还是塑造“津城”“滨城”双城格局,都可见天津固本强元、识变求变的考量。

全体会议现场,杜建雄拍摄全体会议现场,杜建雄拍摄

  做实“一基地三区”,塑造长远竞争力

  “一基地三区”,对于天津人来说并不陌生,指的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是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央对天津的功能定位。2015年,国家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此进行了明确。

  这一定位,充分体现了天津的比较优势,与北京和河北形成错位发展。比如天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制造业、规模庞大的优秀产业工人,有北方最大的海港天津港,有联通海内外、辐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的便捷交通和有利地理区位条件。金融创新和改革开放则为产业、交通等发展提供“血液”和“动力”。“一基地三区”定位科学、准确,而且很具体。

  天津将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作为“十四五”重中之重、第一任务。既体现了天津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自觉,又符合天津特点,回归天津本原,适合天津“水土”。在经济社会发展千头万绪的各种目标中,把“一基地三区”作为抓总的目标,有利于廓清迷雾、扬长避短、固本培元,塑造天津长远的核心竞争力。

分组讨论现场,马凯拍摄分组讨论现场,马凯拍摄

  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也是天津应对发展变化,在未来经济大格局中提升位格层次的现实路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定位中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为例。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科技的先进性。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实体经济乃至普通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智能科技、信创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在未来的科技产业发展中居于战略性地位,各地都在竞相推进。天津要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未来竞争力,就必须牢牢把握住这次机遇,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制造研发能力结合起来。

全会分组讨论现场,马凯拍摄全会分组讨论现场,马凯拍摄

  近年来,天津先声夺人连续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扛起智能科技大旗,大力发展信创产业,滨海高新区聚集了飞腾、麒麟、长城、曙光等一大批信创产业头部企业。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在津深度布局。中环集团实现混改,不断优化技术效益水平。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天津积极承接中关村科技创新企业产业延伸,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发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智力资源优势,搭建智能科技产学研用平台……

  所有这些,既是牢牢把握时代科技的风口,也是做实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这些年,天津新动能经济增长强劲,成为一大亮点,显示出实现这一功能定位带给天津的光明前景。

  构建新发展格局,更为天津实现功能定位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扩大国内需求等,有利于先进制造研发的发展。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对于天津海运有着长期的利好。天津港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建设中不断取得成效,今年连续保持增长势头,各项指标不断提升。

  城以港兴,实现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将天津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港口,将是天津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

天津港资料图,据滨海新区官网天津港资料图,据滨海新区官网

  识变求变,把握机遇,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天津固有优势便会得到大幅提升,再创新的辉煌。

  塑造“津城”“滨城”双城格局,提升发展空间

  2017年,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要严格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形成绿色森林屏障”的决策部署。这次市委全会进一步明确,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

  建设“滨城”,成为天津“十四五”和到2035年的一项重要决策。

全会分组讨论现场,杜建雄拍摄全会分组讨论现场,杜建雄拍摄

  从滨海新区到“滨城”,不只是文字表述的变化,而是有着实质的内涵和迫切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补齐滨海新区短板,加快推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以滨海突围实现天津破局的应变求变之举。

  新区兴则天津兴,滨海新区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龙头,从成立以来便被寄予厚望。如何持续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全市关心的一件大事。

新区风貌,据滨海新区官网新区风貌,据滨海新区官网

  滨海新区由原来临海的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区合并而来,总面积很大,超过深圳市,但常住人口仅260余万人。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半壁江山,几个开发区经济总量很高,但全区发展还不平衡,社会事业存在短板,既有非常现代化的核心城区,也有相对薄弱的南北两翼农村。与浦东新区邻近上海中心城区不同,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相距数十公里,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功能难以就近辐射新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住分离。此前有报道,新区与中心城区间每天往返的“潮汐流”人口多达35万人。

滨海新区“网红”图书馆内部,据滨海新区官网滨海新区“网红”图书馆内部,据滨海新区官网

  近年来,新区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比如建成西外环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轨道交通B1线、Z4线等,加紧规划多条轨道交通。滨海文化中心、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等一批网红地标建筑相继落成。成立泰达街道办事处等,推进功能区社会公共服务属地化管理。提升社会事业服务保障水平,建成一批高水平医院,广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包括中新生态城在内的若干优质宜居居住区。但是由于新区面积大,仍存在结构性失衡,实现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和普惠、持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是一道必须破解的课题。

530米高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资料图片,据微滨海530米高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资料图片,据微滨海

  市领导多次到新区调研时都强调,要增强新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建成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去年滨海新区召开的区委三届八次全会亦提出,新区的发展理念不仅要从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区向建设与中心城区相辅相承的现代化城市转变,而且在经济量级、城市能级、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方面要有显著变化,使产业基础更加雄厚、空间结构更加完备、发展环境更加优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人口有序增加,努力建设成为中心城区的“姊妹城”,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点和引擎。

  因此,大力建设“滨城”,可谓谋划已久,实践已久。天津“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蓝图,使得这一战略进一步明晰、突出。今后,要推进“津城”“滨城”相映成辉、竞相发展。天津将彻底告别“摊大饼”式城市化路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形成“组团式”空间布局,推动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高铁滨海站,据滨海新区官网高铁滨海站,据滨海新区官网

  未来,“滨城”通过加快城市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加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推动职住平衡,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增强发展后劲。“津城”与“滨城”将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高效协同。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区兴则天津兴,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而且是天津整体发展层面的。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津城”“滨城”双城共进,协调发展,让全市人民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才符合发展的宗旨,才能提升天津整体现代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加快建设“滨城”,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将拉动天津投资增长,提升天津经济活力。双城新格局,开阔了城市发展局面,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蕴含更大发展机遇。

  下一个5年,对于天津至关重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天津才能取得更大发展,不负全市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