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志愿服务翻译突击队成员正在为外籍人员提供志愿服务。 天津外国语大学供图天津外国语大学志愿服务翻译突击队成员正在为外籍人员提供志愿服务。 天津外国语大学供图

  在严防境外输入、保障境外人员返津的非常时期,有这样一群特别的逆行者,他们穿梭在机场、海关、隔离点和社区,自2月29日以来,天津外国语大学的67名师生组建成韩日英意俄语5支志愿服务翻译突击队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共派出19批次工作团队89人次,服务时长达790余小时,服务入境旅客2000余人。用精准高效的语言服务,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成为防疫抗疫前线的“硬核”担当。

  “我亲历过‘非典’、MERS疫情,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不上谁上。”作为天外翻译突击队的领队之一,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孙倩第一个报名请战。每个忙碌的深夜, 孙倩的脸上总是遍布深深的勒痕,汗水不断往下滴,但每次圆满完成任务,她内心总是幸福满满。当留学生走下航班,无法见到航站楼外等候的父母心生焦虑时,她如同师长尽力安抚;当外国友人因旅途劳顿紧张不安时,她如同久违的朋友,悉心开导;当婴儿不熟悉环境放声啼哭时,她又如同母亲一般悉心照料,“翻译是有温度的,在灾难中爱是无国界的,我会站好每一班岗。”

  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手套,他们像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逆行。“记得一名入境旅客携带了一个药盒,说明书是俄文,海关工作人员难以甄别”,于鑫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教授,3月21日第一次承担任务时,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甄别出这一药品属于退烧止痛类,将隐患堵截在关卡之外。

  任政和王燕翔分别是英语学院2016级传媒系和2017级翻译系的学生,他们曾一起踏上新疆支教旅程,在天外志愿翻译突击队中两人再度重逢。“国家需要的时刻,我们青年志愿者随时会挺身而出,帮助旅客顺利完成防疫查验工作。”

  王杉钐是2017级亚非语学院朝鲜语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她的妈妈是天津机场一名边检工作人员。每次出任务时,她都和妈妈一道驱车奔赴现场。“有时从眼神中能看出旅客的焦急,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安慰他们。”王杉钐告诉记者,虽然母女俩的工作点位只相隔200米,但一天下来说不上几句话,只有从偶尔触碰的目光中彼此加油,相互打气。

  精准的应急外语服务、为国出力担当的天外师生,是学校的骄傲,反映出天外近60年外语学科建设、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高端外语人才培养结出的丰硕果实,展现了学校深厚的教学功底与强大的学术实力,是对“中外求索德业竞进”校训精神的有力阐释。“疫情发生以来,应急语言服务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除了关卡上的志愿服务,我们还完成了230余篇相关新闻报道、政府文件的翻译工作,起草、翻译、审校文件255篇,圆满完成两次全球经验分享会等交传、同传任务。”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陈法春表示,“应急语言服务不仅要快,而且必须清晰准确,还要传达国家、人民的立场声音,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队伍,预计今年年底,我校将建设成包括智库研究、平台搭建等多维度在内的‘国家应急外语人才培训基地’, 用我们的敬业专业乐业、细心耐心爱心,冲锋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