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不管是外出还是宅家,相信很多人会放下工作和生活的紧促,体会假期的安逸和欢乐。对农民来说,他们的欢乐莫过于秋天的“丰景”,尽管疲惫了身体,但换来的是一年的好日子。
在静海之北的大运河“三角洲”,这里正在上演收秋大戏,假期到这里没准儿你还能成为那位“赶秋”人。
黄瓜是这样采摘的
预报的小雨还没来到,静海区独流镇下圈村蔬菜种植户叶伯勇有些着急了,苫盖在蔬菜大棚上的保暖棉被必须得尽快掀开,大棚外面的两处通风口要扩大进风量,以保证给大棚里的黄瓜通风降温,为了加快通风速度,叶伯勇背起喷雾器给黄瓜叶洒水降温。
黄瓜种植大棚
一进入大棚,热浪夹裹着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内外温差超过5℃。通风量大了,嫩叶有了轻微晃动,叶片上的水珠像是坐上了秋千。
叶伯勇用塑料夹将黄瓜藤夹在事先铺设好的麻绳上,确保黄瓜藤向上攀爬,尽量让每一片叶子都能感受到阳光的照射,避免了藤底的黄瓜长成“弯脖瓜”。叶片拉开间距后,一根根细长的黄瓜显露真容。瓜身细长,黄花舒展,密刺坚挺,摘下一根掰开,自带一股清香味儿。
叶伯勇采摘黄瓜
喷洒完清水后,叶伯勇开始采摘,相中目标后,钻进瓜藤下,单手掐住黄瓜尾,手指轻轻向上一抬,听到一声细微的脆响,伴随着瓜秧的轻轻晃动,一根完整的黄瓜就摘下来了。
采摘黄瓜不能用机器,必须靠人工精挑细选,不合格的要继续在瓜秧上吸收营养。一亩地的大棚,每天能采摘约150斤黄瓜,采摘期20多天。
叶伯勇正在梳理黄瓜藤
叶伯勇介绍说,种黄瓜耗费人工,每天至少花费8个小时打理。自家种的是晚黄瓜,早收的黄瓜已经拉秧了,晚黄瓜采收时正好能打个时间差,还能卖个好价钱。
种植晚黄瓜前,叶伯勇种植了长豆角,黄瓜采收完以后,他打算种菠菜或者香菜,这样一来全年里大棚都不会空闲,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些收入。
叶伯勇对自家黄瓜的品质还是非常自信的,用他的话说,村里的土质好,还有“甜水”浇地,只要不赶上自然灾害,种地人不愁收成。
下圈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张学革告诉记者,南运河穿村而过,村子四周有多条灌溉沟渠,是种植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村子是传统的蔬菜种植村,比较有名的是香菜和黄瓜。村里和天津海吉星、范庄子蔬菜批发市场等农批市场合作,打通了菜农的销售渠道。
春光农场收秋“扎堆”
从下圈村沿着南运河往下游走大约3公里,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交汇处自然形成了一块“三角洲”,独流减河从这里东奔入海。
春光农场位于大运河“三角洲”的核心地带,5000亩的农场正在“扎堆”收秋。
张学春驾驶收割机采收玉米
农场主张学春驾驶联合收割机穿梭在玉米地里,整齐挺拔的玉米杆被绞盘收入囊中,传送带里吐出黄灿灿的玉米棒子,粉碎的秸秆渣铺设在收割机碾压过的泥土中,正是来年不可多得的肥料。800亩的玉米地,预计收获90万斤颗粒。
距玉米地不远处,是200多亩的药菊,在药菊大量采摘前,张学春把这片土地进行了一次灌溉,吸水后的菊花瓣更加饱满。
即将收获的药菊
农场工作人员正在采收药菊,每个人一个手挎篮,一把小剪刀,整片的菊花从根部剪断。看似像手工剪纸那样简单,但要想菊花瓣完整美观,还是需要一定功底的。几位游客想体验采菊的乐趣,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
游客张先生说,已经有20多年没有下地了,小时候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长大,如今很难找到儿时的体验了,与其说是一次旅行不如说是童年的回归。
初步估计,每亩药菊采收量超过3500斤,烘干后能获得500多斤干菊,这些干菊可用于医药领域。春光农场里还有苹果园、梨园、大豆园,张学春正在逐一安排人员进行采收。
国庆期间,春光农场准备了农耕体验区、儿童游乐区、烧烤区等,玩玩水、踩踩泥、收收秋,体验一年中最美的“丰景”。
独流镇:保秋收 备冬储
在各村各户忙收粮的同时,独流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下村入户帮助指导秋收工作。
独流镇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镇的秋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全镇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秋粮,春光农场、王庄子村是全区粮食保供基地,下圈村是蔬菜保供基地。
全镇种植的3.7万亩玉米逐步开始收割,目前已收割完成超过1万亩,1600余亩大豆即将采收,4800亩设施农业蔬菜大棚的供应量稳定。在做好应季蔬菜采收的同时,独流镇农办正在指导菜农做好冬季蔬菜的储备工作。与此同时,镇农办提前与天津海吉星对接,打通蔬菜的销售渠道,在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下做好保供保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