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海新区沿海地区,生活着一代又一代以打鱼为生的渔民。“我叫刘翠波,今年五十多。船在鲤鱼门,是个打鱼哥。”如今,在抖音平台上小有名气的“网红”刘翠波回忆起自己多年来的经历,感慨万千。
刘翠波是滨海新区寨上街蔡家堡土生土长的渔民,十岁开始就跟着哥哥们出海,二十多岁时拥有了自己的机械木船,当上了船长。有了比父辈们的风帆船更智能的机械木船,鱼群的点位可以追踪,一天就能赚几百元钱。但由于过度捕捞,收获越来越少。
2011年,随着附近滨海新区中心渔港的建设,刘翠波所在的蔡家堡和周边几个渔村进行整体拆迁。过去靠传统捕捞的日子行不通了,这令他萌生了新想法。他将游船装饰一新,“出海一日游”项目办得有声有色。
每逢“五一”假期前后,许多游客提前预约前来乘船出海,赏海景、品海鲜,感受渔民生活和传统渔家文化。海风习习,渔民们在海上做展示性捕捞,游客们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光。唱唱渔家号子,说说渔家谚语,刘翠波有意识地传播着特色渔家民俗文化。在船上又吃又玩,在海上转了三四个小时,游人们才尽兴而归。
为更好地带动渔业旅游,他紧跟潮流利用抖音平台直播出海游的过程、渔家菜的做法。自从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不少游客开始在网上找他预约下单体验出海游。刘翠波感叹,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改善,这几年生意变得越来越好。
前不久,由滨海新区图书馆主办、滨海新区刘翠波文化工作室承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喜迎二十大”渔家非遗文化展在滨海新区图书馆(汉沽馆区)开展。作为滨海渔家非遗文化传承人,展览中刘翠波选用了自己拍摄的60余张图片。渔家谚语、渔家号子、美食、传统技艺等滨海渔家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项目“汉沽飞镲”、天津市非遗项目“汉沽八大馇”以及滨海新区首批非遗项目汉沽抢网高跷等在展览中一一呈现。从这场接地气的展览中,滨海新区的变迁跃然纸上。
滨海新区因海而精彩,积淀出厚重的盐渔文化。多年来,新区深挖资源禀赋,大力开发海洋经济,全力打造亲海旅游。随着新区旅游业逐渐升温,“渔业休闲游”这张新区特色旅游的新名片愈发亮眼。近年来,天津休闲渔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产业融合发展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农渔民就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天津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为天津渔业发展更是指明了道路。像刘翠波一样靠海吃海的渔民从传统“捕鱼达人”变身为多重技能的“致富能手”,好日子更有奔头,这里有他们的新事业和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