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今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场的7430米造雪管道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这两天,在全国两会上,说到“自家”企业为冬奥特制的产品,全国人大代表、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厂主任电气师李刚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1990年中专毕业后,李刚被分配到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当时是国家‘八五’的重点建设项目,能进这么好的大国企,就一个心思,好好干,让我们的产品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怀着让中国技术可以与世界一流比肩的梦想,李刚从一名普通维修工迅速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产业工人,他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被誉为“电气华佗”。
“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钢管已经是国内钢管行业的排头兵。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发展瓶颈也逐步显现。正是‘混改’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李刚说。
2019年以来,伴随着天津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推进,天津钢管公司引入战略投资方,发挥各方协同优势,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混改”让李刚强烈地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现在,无论是刚进厂的年轻人,还是年长的师傅,大家都是活力满满。企业里不再论资排辈、有能力你就上,这样的企业氛围,让所有人都干劲十足。”此外,李刚还发现,身边的同事们开始变身为企业的“算账先生”。“能用一把刀片干的活,绝不用第二把,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前生产部门只想着生产,现在生产同样的产品,大家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这跟每个人的绩效有关,不再是之前的‘大锅饭’。为了追求更高效益,这就‘逼’着你必须走精细化生产之路,也必须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在一门心思搞科研,精打细算过日子,千方百计拓市场之下,2021年,天津钢管公司主要指标同比大幅攀升。“全年产铁量、产钢量、加工管分别同比增长29.2%、30%、32.6%,钢管销量同比增长12.7%。”李刚说。
从进厂到今天,李刚已经在这里走过了32年,“现在,就觉得这里既熟悉又新鲜。国企改革,变出的是企业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不变的是国企人的责任和担当。让天津钢管走向世界,让中国技术比肩世界的初心,从未改变。”
说到未来,李刚告诉记者,新的一年,公司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水平,加快试点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进“数字天管”建设,“今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不是‘一起向未来’嘛,现在,在改革的东风下,我们正在一起携手,大步走向未来!”李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