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如今正是天津“沙窝萝卜”热销的季节。此轮疫情前,开车从104国道经过,车主们往往会放慢车速,被道路两旁成箱堆砌的萝卜吸引,这途经的正是西青区辛口镇的地界,“沙窝萝卜”就是以这附近的小沙窝村命名的。
小小一根萝卜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并远销海内外,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是源于人们对其背后所体现的情怀与品格认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已经拥有“沙窝萝卜”这一金字招牌的辛口镇面临着新问题——如何让一根萝卜成为撬动全镇经济发展的一个支点?有着不可复制性特点的“地理标志产品”如何给其他产业带来红利?辛口镇的尝试或许值得我们思考。
1 萝卜“比拼”
“辛口镇一共18个村,要说哪个村的人最富裕,不用犹豫,一定是‘小沙窝’。就因为萝卜热销,银行直接‘开’到我们村里,这在镇上也是独一份儿的。”老于叫于凤军,今年整六十岁,说起自己的村,再聊起萝卜来,那股自豪劲儿怎么也掩饰不住。
话是这么说,可走在小沙窝村的街道上,你很难从一座座充满年代感的小砖房上看出富裕来。记者调侃:咱们村富得很“含蓄”呀!老于也不恼,笑呵呵地说道:“没事,您直说,我们村的人确实有点‘抠门’。农民种地不容易,我们更讲究把钱花在刀刃上。除了存钱给孩子结婚生子、给自己养老看病,这钱都投在了地里。”
于凤军家有十几亩地,全部搭上了大棚。“我搭棚算村里比较早的,一个棚4万元,我那地里就是40多万元的资产。现在物价上调了,一个棚得5万元了,但是该花的钱就得花,不能含糊啊!”
王欣是小沙窝村的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也是嫁到小沙窝村的媳妇。在她的眼里,这里的村民非常淳朴:“我们村的人赚了钱都不怎么花在吃穿用上。但是你上地里去看,谁家的棚搭得漂亮,进了棚里谁家萝卜品相好、品质高,那可就得比个高低了,大伙都较着劲儿呢。”
说起小沙窝村的人在萝卜上肯花钱,请看看下面几组数据,可能更会有体会。村里现在有大小保鲜冷库46个,面积达到26000平方米。家庭建设的小型冷库,差不多每平方米要投入500元,普通家庭建设保鲜冷库的投入,也在二三十万元左右;村委会建设的10000平方米恒温库,投资则达到了3300万元。此外,每年在先进机械设备的引进上,全村的投入平均也在百万元以上。
“沙窝萝卜”这个地理标志产品的诞生,是几代人汗珠子砸脚面、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根小小的萝卜,村里人把它看得很重很重。于凤军告诉记者,得了这个名号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作为传统农产品,想要让萝卜的品质能够代代相传,对萝卜做提纯复壮、优中选优是每年都要进行的工作。在农户们的比拼中,沙窝萝卜还在不断地进化着。
最近,村里人又涌起了一个新热潮:直播带货。2021年10月底,村里的销售能人郭芝振,凭着自己在抖音平台上开直播,创造了一个零售纪录——两个月卖出5800多箱近2.5万公斤萝卜。最好的一次销售纪录是两个小时卖出200多箱萝卜,赚了一万多元。“郭叔您什么时候开播呀,我上您的直播间里学学去?”“老郭,我这直播间人气上不来呀,你得空给我支支招儿!”走在田间地头,总有人问起老郭的直播。在他的带动下,村里20多户人家也陆续尝试着开始做直播。谁家的视频有创意、谁家直播的效果好……仿佛又成了一个新的比拼方向。
在仔细翻看过这些短视频之后,记者发现村民们有一个默契:尽管直播间的名号各不相同,可在宣传的过程中,他们的产品只有一个名字——“沙窝萝卜”。“我觉着大家都搞直播挺好的,现在网上到处都在卖沙窝萝卜,自己人露脸多了,大伙才能知道正宗的沙窝萝卜究竟产自哪儿,才能维护我们品牌的形象啊。”郭芝振说。
辛口镇农业服务发展中心的干部杨学文对记者说:“成就沙窝萝卜的有三个要素:蒙金土、运河水、勤劳人。但是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这里多少代人对自己土地的热爱、对自己产品的自豪感。若说‘沙窝萝卜’的成功,第一条可以推广的经验就在‘勤劳人’身上。”
2 萝卜“经验”
种了300年的萝卜,能够从一介“平民”,逆袭成为蔬果中的“贵族”,凭的究竟是什么?它成功的过程,有没有可以提取的经验、能不能推广到其他产业呢?
当然有!
杨学文所说的“勤劳人”,就是成就“沙窝萝卜”的基础;但农民光有种植的经验、有致富的积极性还不行,大家各干各的,终归是单打独斗,不能形成规模优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辛口镇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经验一:政府主导界定产品标准。
为了守好“沙窝萝卜”这个品牌,辛口镇精选出了8个水好、土好的村庄,开展规模种植,建立起核心产区的概念。由镇政府牵头,成立了“沙窝萝卜产销协会”,注册了“沙窝”牌证明商标,界定了沙窝萝卜的生产地域范围及产品质量标准。
2019年,辛口镇规划建设沙窝萝卜智能示范区,聘请农业专家利用55亩科技实验田,规范生产标准,引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研发、试种优质新品种。在此基础上,辛口镇还和天津农科院联合对沙窝萝卜品种进行改良,繁育沙窝萝卜新品种。通过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沙窝萝卜实现了产业化、标准化生产,而“沙窝萝卜种植与窖藏技术”还列入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验二:鼓励农户抱团取暖,以合作闯市场。
地域名品的产生和知名,具有天然的地域属性,它是依托于当地特殊的气候、地理或者人文因素产生,成长和成名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命名,都会有这样一个特点:以产地+品类命名,比如“阳澄湖大闸蟹”,比如“沙窝萝卜”。
原产地不能独占,是当地人的公共资源,最怕的就是农户对这一公共资产不顾一切地掠夺、滥用,使品牌和信誉严重透支。然而这种现象在辛口镇并没有出现,这应归功于专业生产合作社的推广和近两年家庭农场的发展。
据王欣介绍,在小沙窝村从事萝卜种植的农户有669户,其中近一半的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现在小沙窝村在册专业合作社32个,家庭农场6个,其中规模最大的合作社加盟的农户达到100多户。这种合作模式有什么好处?参与的农户最有发言权。
李庆三是最早一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他告诉记者,合作社采取“订单种植”的合作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我们按照社里的要求,采用统一的种植技术,按要求种植和收获。等萝卜成熟了,社里会用高于当时市场价一毛到两毛钱的价格全部收购走。农户不用承担萝卜滞销的风险,同时还能从合作社领工资,一年收入能有十多万元,特别省心。”
“合作社收了这么多的萝卜,不怕卖不出去吗?”记者对此很是好奇。经营着一家合作社的郭芝振胸有成竹:“我们这个合作方式其实是发挥规模种植的优势。你想呀,摆在你面前一筐萝卜和10个萝卜,哪个里面挑出的高品质萝卜多呢?我们只把筛选出来最好的萝卜贴上沙窝萝卜的标签去卖,不仅售价能高出普通萝卜好几倍,还保障了品质,留住了口碑。那些淘汰掉的萝卜,直接按普通萝卜的价格出售,我们也不吃亏。”
3 萝卜“打假”
农产品特性跟工业品不一样,非流水线出产。只要品种相同、外观近似、口感差异不大,消费者就难以辨别。所谓“人红是非多”。近年来,市场上的沙窝萝卜五花八门,大量的“李鬼”让沙窝萝卜也陷入了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遭遇的困境。
“实话实说,沙窝萝卜不愁卖,但是农户担心那些‘李鬼’败坏了我们的名声。”郭芝振很无奈,“现在直播的时候,偶尔也有人会在评论里问,我买的萝卜怎么不好吃?他们或许就是买到了其他的萝卜,我怎么给他证明呢?”
西青区辛口镇党委、镇政府再次出手。
2021年7月,辛口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受命聘请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组建律师团队,开始“打假”行动。据杨学文介绍,当下主要精力集中在挖出天津区域外、尤其是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的“李鬼”。“目前‘打假’行动正在搜集取证阶段,我们手头上已经掌握了20多家假冒商户的线索。诉诸法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但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维护我们的品牌,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不光要对“李鬼”出手,还得为正品“正名”。去年9月,辛口镇党委、镇政府与京东农场达成合作,建立了350亩辛口镇沙窝萝卜溯源认证核心产区,正式开启沙窝萝卜产业数字化进程。杨学文打开手机客户端,一个个实时监控摄像头随即展现在记者面前:“对于农民来说,这套系统从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流程规范,同时还会收集土壤、气象、虫情、墒情、药肥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供给专家用于指导。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在京东农场的线上专属平台下单,就能保证买到的不仅是正宗的沙窝萝卜,而且出自核心产区。”它相当于给每个产自核心区的沙窝萝卜发放了身份证,只要扫一扫产品上的二维码,生产、加工、仓储的全部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
4 萝卜“路径”
“沙窝萝卜”这么出名,更不愁卖,辛口镇仍然下大力气“打假”“溯源”,究竟为的啥?
辛口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鸿泽用一个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吃了这么多年的沙窝萝卜,你知道它到底产自哪个区、哪个镇吗?恐怕现在的年轻人里,没几个说得出来。我们所做的努力,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品牌、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是想通过‘打假’‘溯源’,加深人们对‘沙窝萝卜’的认知,进而让大家看到并了解辛口镇。这是我们能够从‘沙窝萝卜’四个字上挖掘到的最大红利。”
辛口镇曾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天津市的“菜篮子”基地,天津人餐桌上的蔬菜十分之一都产自这里。但是随着一些污染企业的集聚,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近年来,辛口镇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关停散乱污、治理黑臭水体等措施,走上了“生态绿镇”的绿色发展之路。水清了、天蓝了,加上“萝卜经验”的推广,辛口镇培育出了更多的招牌农产品:大杜庄的葫芦、当城的黄瓜、水高庄的西红柿、第六埠村的水稻蟹……“想让这些农产品走出西青,走出天津,走向全国,‘沙窝萝卜’就是火车头。”这是辛口镇领导班子的共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现在我们说种萝卜的人富了,但是他们赚到的更多的还只是卖萝卜的钱。如何让萝卜增值,让它带动更多的农产品走入人们的视野,进而让其他地区也富起来?辛口镇把目光投向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始全域化旅游的探索。
如今,围绕沙窝萝卜主要种植区开展的农家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初具规模,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辛口镇这片土地,以郭庄子、小沙窝、宣家院、毕家村、小杜庄、大沙窝、王家村、大杜庄8个村庄打造的自然与文化同构、村民与市民共居的新型“蔓藤”理想田园小镇,以及子牙河沿线的当城、水高庄、第六埠三个村庄,打造的子牙河风情特色小镇正在走入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