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大规模的天津市市区危陋平房改造工程拉开了序幕,到1999年底超额完成任务。经过六个春秋的艰苦奋斗,共拆除危陋平房836万平方米,新建住宅2073万平方米,30万户、110万居民喜迁新居。短短6年完成如此大的工程,可谓“国内少有、世界罕见”。
2000年,江泽民同志为天津危改工程题词:“牢记党的宗旨,造福人民群众。”深刻揭示了危改工程的实质。2001年,天津危改工程荣获原建设部首次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誉为中国旧城改造典范。
6年的危改,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城市载体功能,拉动了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创造了全新的社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城市文化,凝聚了民心,提升了民气,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形成了“造福人民,知难而进;万众一心,共创大业”的宝贵危改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在相继解决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吃水、用气等问题之后,住房难又成为群众生活中的最大难题,许多家庭老少三代同居一室。近千万平方米的危陋平房,夏不遮雨,冬不御寒,群众生活极为不便,要求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改造危陋平房,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成为天津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
市委、市政府于1994年作出了“力争用5至7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区成片危陋平房改造任务”的决策,并将其列为天津市阶段性奋斗目标之一。
天津市危陋平房改造工程,是在全市改革和发展任务重、历史欠账多、资金非常紧的情况下开始实施的,难度很大。一是危陋平房量大面广。到1993年底,市内六区仅2公顷以上的成片危陋平房就有738万平方米,居住着近四分之一的市区居民,按照拆1建3.7的比例测算,需新建住宅2000多万平方米。二是投资巨大。当时初步估算每年至少需要投入危改的资金40多亿元。三是时间吃紧,2000年之前必须完成。四是财力紧张,可投入危改的资金有限。五是引资条件不理想。几个旧城区基础设施薄弱,区位条件很差,投资回报率低,招商引资困难重重。六是开发难度大。居住在危陋平房的大多数是中低收入家庭,经济能力十分有限,加大了改造开发的难度。
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事,再难也要满怀感情干到底。
在1994年危改的起步阶段,百事待举,市委、市政府及时明确了危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制定了拆迁、用地、配套、行政事业收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当年就拆除了120万平方米的危陋平房,首战告捷,为危改奠定了良好基础。在1995年至1998年危改的重点突破阶段,市里针对剩下的大多数是人口密度大、基础条件差的难点大片的实际,作出“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危改进度,统一拆迁规划,实行滚动开发”的决策。各区敢试敢闯,边干边摸索经验,加快了危改的进度,一个个难点大片被突破。在1999年危改的决战阶段,红桥区拆迁量最大,有100万平方米危陋平房需要拆迁。经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力合作,大干一年,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至此,危陋平房改造工程阶段性目标提前一年胜利实现。
百年形成的危房破屋消除,数百座崭新大厦拔地而起,老百姓的世代期盼最终变成了眼前的现实。
广大人民群众从危改中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社会主义的温暖,盛赞危改是造福万家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正是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心贴心、情相融,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才产生了正确可行的思路,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创造了优质高效的危改速度,拿下了一场场硬仗。
危改的成功实践再次启示我们: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主动工作。凭借这种感情,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再难的事也能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