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的北京,温度适宜。
东城区的龙潭公园,鸟语花香一派自然的祥和。从2009年起,这里便设立了时传祥纪念馆,纪念馆的创始人为时传祥的传人关阔山,谈起时传祥的过往以及其精神的传承,已69岁的关阔山,如数家珍。
在他看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既是个人追求,也是时代赋予。这种精神生生不息。
时传祥传人关阔山,讲述时传祥的故事
底层生活
1928年,山东省齐河县连续遭遇暴雨,黄河盛涨,庄稼淹没。
这让原本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时传祥,被迫于十几岁远离家乡,逃荒到了北京。当时,并无一技之长的时传祥,到北京当了一名掏粪工人,受尽了旧社会的压迫和剥削。
掏粪在旧社会,是最让人瞧不起的行当。
虽然,时传祥干活儿是那样的勤勤恳恳。他从当上掏粪工的那一天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每天都推着几百斤重的粪车,往返于当时的六部口和广安门一带。但是,由于年少体弱,时传祥时常因体力不支,将粪便溅洒在路上,遭到毒打。
一天,时传祥到一个大户人家掏粪,主人让管家监视他,一是催他快点干活,二是怕他弄脏了院子。
时传祥干完活,满身大汗地想讨口水喝,女主人嫌弃他又脏又臭,就吩咐下人用喂猫的碗给他倒了一碗水,水面上浮着只苍蝇,碗底还有几根臭鱼刺。
时传祥见状立即背起粪桶,头也不回,愤然离去。他宁愿忍受饥渴,也绝不愿意失去尊严。
“旧社会让时传祥这样的劳动者没有尊严,而新社会,却让时传祥找回了自尊,并充满干劲儿。”关阔山一边陪记者参观时传祥展馆,一边解释道。
挺直腰杆
新时代,时传祥成了全国劳模,他挺直了腰杆,加倍服务人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掏粪工和其他劳苦大众一样,由社会最底层的“贱民”变成了国家的主人。这时的时传祥,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
为了干好掏粪工作,回报社会,时传祥动了不少脑筋,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劳。老北京平房很多,老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浅,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他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
他干的这行,是没有节假日的,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去,用手一块块地拣出来。
别人每天背五六十桶粪便,时传祥每天可以背90桶。时传祥所服务的片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他还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
时传祥干劲儿十足
时传祥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5年,他被评为清洁工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被邀请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永远的”时传祥
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后,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时传祥还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刘少奇握住时传祥长满老茧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让时传祥,以及各行业劳动者都备受鼓舞。
后来,时传祥还让自己的子女们也继承父业,继续为环卫事业奉献着。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也在环卫工作者中发扬开来。
刘少奇同志亲切接见时传祥
关阔山向记者回忆:“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十所(原崇环三队)是时传祥生前所在的单位,几十年来,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时传祥为榜样,以老百姓满意为准则,传承时传祥精神,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在馆内的事迹展板上,20世纪70年代的张孝敬、80年代的任华亭、90年代的钟志玲、21世纪之初的关阔山……他们为时传祥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时传祥的传人,关阔山退休前曾任北京原崇环三队党支部书记、队长。为了进行服务创新,他推动“时传祥青年班”和“三八”女子抽粪班的建设。“我们在服务的同时,让市民们填写满意度回执表,对我们的服务进行反馈,群众满意率达到99.95%。”关阔山回忆,“我们的环卫工人,在服务中也切实做到为市民着想,有一次我们的‘三八’女子抽粪班,不小心把居民晒在外面的被子弄脏了,班里的成员立即一起出钱,给居民换了一个新被子。”
如今,虽然关阔山已经退休,但他仍担任北京时传祥纪念馆的顾问,他讲述着时传祥及其传人们的事迹,充满着热情。
“我1950年生人,可以说几乎和祖国同龄。”关阔山笑着说道,“我愿意活到100岁,看到祖国100年的发展变化。未来,将会有更多劳动模范涌现出来,为祖国建设不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