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是每个天津人
都关心的事儿
这不,广播君就带来了
新鲜出炉的
一大波交通好消息
最新消息
9月19日,我市公安交管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
会上,公安交管部门在推进公安部交管局9月20日新一轮6项“放管服”措施的落实:
3项便捷快办服务
车辆登记销售企业快捷代办;
租赁车交通违法处理简捷快办;
临时入境车辆牌证便捷快办。
3项网上交管服务
全面推行小客车转籍信息网上专递;
全面推行“两个教育”网上学习;
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网上导航提示。
同时结合我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公安交管部门再推出6项交通管理服务新举措:
从即日起至10月中旬,交管部门推出“交通管理大家谈”;
禁停路段精细化管理;
完善护学措施;
设置可变车道;
公交专用路口建立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快处措施。
以老旧小区为重点强化禁停路段精细化管理,缓解群众临时停车需求。
在2018年民心工程100条停车秩序精品示范路和10个停车秩序精品示范区以及部分路段设置禁止停车线的工作基础上,2019年我总队继续提高禁停路段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加禁停道路上临时停车点位及限时停车泊位供给。
![](http://n.sinaimg.cn/tj/crawl/116/w550h366/20190920/ba8d-iewtemz4443989.jpg)
菜市场、公共厕所前可临时停车
在公共厕所门前、长黄实线路段、菜市场等77处群众临时停车需求较大地点设置限时停车泊位248个。
公交车站施划黄虚线
在中心城区施划有黄色禁停线的公交车站施划了黄虚线,允许出租车在不影响公交车进出站的情况下借用公交车站上下乘客,方便乘车人及出租车。
![](http://n.sinaimg.cn/tj/crawl/116/w550h366/20190920/be52-iewtemz4444077.jpg)
夜间经济示范区允许夜间停车
为进一步服务夜间经济发展,以红桥新天地、南开奥城商业广场等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为试点,在施划黄色禁止停车线的路段允许夜间停车。
新增临时停车位
进一步增加禁停路段临时停车需求的供给,重点满足地铁站点、菜市场、商场、超市、邮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处所的临时停车需求,新增临时停车点位187处、400余个临时停车泊位。
针对老旧小区夜间停车以及学校、幼儿园等接送孩子的需求,确定了130条道路可同时满足约3000个停车泊位的限时停车路段。
下一步,我市交管部门将继续强化禁停路段精细化管理,缓解群众临时停车需求。
完善护学措施,规范校门前静态停车秩序。
为切实解决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停车和学校学生安全出行问题,秩序支队会同科设支队、属地支队对我市市内六区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提升,对280所学校采取了根据不同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实施护学限时停车,允许接送学生的车辆在指定时间单排、顺行停放,增设交通信号,以及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等措施。
在主干道路设置可变车道,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南京山西路口通行效率,我市公安交管部门8月对南京山西路口西口采取时间性可变导向车道的交通组织方式,将南京山西路口东口进口第二条左转车道调整为可变车道,即每日6:30至9:00、16:00至19:30设置为左转车道,其余时间设置为直行车道。措施实施后,道路资源得到的充分的利用,路段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http://n.sinaimg.cn/tj/crawl/118/w550h368/20190920/8c3d-iewtemz4444186.jpg)
公交专用路口建立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今年,我市公安交管部门积极推动“在40个公交专用道通行路口建立公交信号优先系统”任务建设。截至目前,已为全市8000余辆公交车安装了电子标识;在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上相对连续、公交车线路较多的40个重点路口实现了公交车的实时采集;通过触发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了公交车快速、优先通行。
在启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车辆通行效率的影响,公交信号优先触发原则设为“在一个信号灯周期内,检测到多辆公交车到达路口”,不是对每一辆公交车都实施信号优先控制。在检测到满足启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条件后,由电子标识系统触发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开始启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案。
自10月1日起,这40个路口每天6点至24点启用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实现公交车在路口的连续、快速通行,有效减少公交出行时间,预计达到公交车通行效率提高10%的目标。
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快处措施
目前,全市快处中心由2008年的8家发展至25家。实现了各行政区域全覆盖,自2015年起全市快处中心受案量年均突破十万起。
为了大力推行快处快赔工作,一是推广执勤民警使用交管12123手机APP现场快速处理车损事故的工作模式;二是与保险公司开展“警保联动”工作机制,在早、晚高峰时段,由保险公司“交通事故协理员”上路巡查,协助属地交警快速处置事故现场;三是加快推进交通事故互联网远程定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