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早晨阳光正好,会议室内气氛热烈。1月20日,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内,一支50亿元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正式签约发布,用以推动科创项目在天开园落地转化。

  “金融扶持搭建起了项目商业化的第一道桥。”作为天津大学博士后,李双阳的项目团队入驻天开园后,已有多个金融机构向其抛出了橄榄枝。听到新基金的设立,他的兴奋也溢于言表。“可视化小口径水凝胶人工血管还是一片蓝海,我们有信心在天开园发展壮大。”

  作为近年来天津着力打造的科创园区,自2023年5月开园以来,天开园累计新增注册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1220家,其中绝大部分是科技创新型企业。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及十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院所环抱,拥有极高“智力密度”的天开园自诞生伊始,便吸纳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景。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此次在天开园设立的新基金,由九安医疗、海河产业基金、天开发展集团等联合设立。该基金兼具投资子基金和直投项目功能,有利于充分利用天津大学的科教资源、海棠创投的基金管理经验及其背后的校友、人才资源,引导优质项目与科创成果转化落地天开高教科创园。

  “给科学家配上投资家,再寻找合适的创业家,用‘三驾马车’拉动成果转化。”作为合作方之一,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毅认为,金融力量是激发园区科创聚集效应的重要催化剂。

  新创企业没有现金流,怎么授信?又如何令创业者们敢于融资,善于融资?在天开园内,一批金融机构打破了传统信用评价思维。

  通过与政府部门进行系统数据交互,整合多个主管部门的企业信息,综合考量企业知识产权、未来成长性、现金流预期等评价要素,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形成了特色风险评价体系,为一批播种于天开园的企业新苗提供了授信额度。目前,天开园内已有9家金融机构设立16家科技金融特色专营机构。

  事实上,金融与实业的紧密握手,已经在天开园催生了众多“果实”。从注册企业到拿到订单和1100万元股权融资,天津大学副教授王议锋仅用了半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李伟团队,拥有用蓖麻油制备生物航空煤油的核心技术,通过园区对接融资与创业帮扶,即将开始建设万吨级示范装置。

  引水还需筑渠,天开园一直以来也致力于在金融创新政策上率先突破。2023年7月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批准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支行开业,这是天开园开园以来首家开业的金融机构。

  天开园服务大厅一景。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走进天开园,更能体会到面向创业团队的金融支撑。在天开园的企业服务中心,“金融超市”四个大字引人注目。资金如何申领?需要办理怎样的手续?怎样的融资方案最合算?在一张办公桌前,就能够回答创业团队初期的很多问询。

  “天开园帮助我们从零开始。”佰鸟纵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融资建立的新工厂将在今年2月底正式投产,公司董事长赵宁看到三年多的研发及努力终于落地,不禁感慨天开园金融“及时雨”对公司的帮助。

  “全周期、全方位的赋能服务,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由‘智’变‘金’。”作为多个入驻天开园的创业孵化基金负责人之一,北洋海棠基金发起合伙人何勇军对天开园的发展颇为肯定。

  “以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促进创新创业创投蓬勃发展,以创投基金群助力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天开发展集团董事长张雪颖表示,希望借助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在天津形成不同阶段的天使、科创、成长子基金,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