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青年夜校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愈发受到广大青年人的关注和青睐。本市和平区、东丽区、宝坻区、宁河区……越来越多的区把青年夜校开了起来,“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当下天津青年的新潮流。

  和平区青年夜校,诸多有意思的课程吸引着广大年轻人报名参与

  之所以用“回归”二字介绍青年夜校,是因为它一直是青年人群的“好朋友”。上世纪80年代,夜校曾为很多有志青年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学业水平;时过境迁,随着高校扩招及网络课堂的开办,夜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时针指向2024年,“老朋友”又以崭新的面貌回归了。今天的青年夜校少了过去正襟危坐的传统教学方式,多了一些轻松活泼、陶冶情操的艺术课程,“充电”学习、放松解压成为青年夜校里的主旋律。人人可参与、处处能学习、时时能进步,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正在开启“加速度”。

  日前,记者深入本市和平区、宁河区青年夜校“探班”,深入课堂与学员们一同学习,记者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

  夜校课位 炙手可热

  1月9日傍晚,年轻人王美惠把手头的工作办理完结,匆匆忙忙地从宁河区东棘坨镇赶往桥北街道,赶着去上夜校。单程30公里、耗时40多分钟,美惠开着车、掐着时间,如此耗神费力,只为这一堂“抢”来的中医养生课。

  前几日,共青团宁河区委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近期青年夜校课程表,美惠看到后,一眼就相中了中医养生课。令她没想到的是,20个课位一瞬间就被“秒空”了。这么多年轻人都在注重中医养生,美惠又联想到了前不久的一条新闻——“保温杯里泡枸杞”已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她会心一笑。

  在宁河区青年夜校中医养生课堂里,同学之间交流探讨

  走进课堂真是受益匪浅,来自宁河区中医院的年轻医生担任当天的讲师。他首先和大家分享了中药煎煮、服用的方法,又对服用中药期间的饮食禁忌等做了提示。美惠边听边记,对于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用红笔圈了出来。接下来,老师逐一为学生们号脉,再通过脉象给出健康提醒。美惠告诉记者:“通过老师的现场讲解,我们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下课之前,一份问卷发到美惠的手中,她将自己上课的心得反馈给了团区委的组织者,特别是接下来课程内容要往哪个方向拓展?还有哪些是青年人亟须的课程?美惠都一一作答。

  身在宁河区的王美惠,能“抢”到中医养生课着实不容易;而在和平区青年夜校“,抢名额”同样考验着年轻人的手速。

  每周六8时30分,是和平区青年夜校发布课程表的时间,很多年轻人定好闹钟等着抢课位,那激烈的场面让组织者大呼“没想到”。共青团和平区委副书记杨倩倩说:“我们专门为青年夜校的报名设计了小程序,从报名速度能够看出年轻人对青年夜校的热情。”

  自2023年12月起,和平区青年夜校“一炮而红”,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口才与演讲等实用性课程让青年们学到了实打实的技能;街舞、射箭、皮划艇等课程,让久坐办公室的年轻人真正运动了起来;喜欢清静的“文艺青年”则走进读书分享会,和伙伴们一起聊聊读书心得……更多的青年朋友在业余时间有了新追求、好去处。截至目前,和平区青年夜校共接纳了1600余人次直接走进课堂,那氛围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在和平区青年夜校,有人将这里视为“成年人的少年宫”,通过夜校学习,填补儿时未学到的才艺;有人将这里视为“解压馆”“充电站”,让劳作了一天的身心得以舒缓;还有的年轻人开玩笑地说,青年夜校就像老年大学的“预科班”,别让自己输在老年大学的“起跑线”上。

  非遗技艺 深受青睐

  1月11日晚,一堂糖画课在华夏未来城市中心举行,这是为迎接新春佳节,和平区青年夜校专门打造的“节庆课程”。作为一项传统民间手工艺,糖画经常出现在年节的庙会、集市上,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造型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面前,看糖画师傅作画如行云流水般,可到了自己上手时才知背后的真功夫。

  “我们即将迎来龙年春节,先给大家画一条龙。”糖画讲师刘伟国一边讲解着一边作画,年轻人围拢了上来学习。“老师,您作画有没有底稿啊?是不是画稿都在您的脑海里?”“这一勺糖液多久就会变凉凝固?”青年夜校的学生们问得仔细,老师则予以耐心解答。

  和平青年夜校的糖画课,刘伟国(右)正在指导年轻人绘制糖画

  观摩时间是短暂的,接下来就要实际操作了。老师从化糖讲起,糖液熬到什么程度能呈现金黄色的效果?勺子和铁板的距离控制在几厘米的高度最为适宜?随着同学们的操作,老师手把手地指导着。可勺子真到了同学们的手中,仿佛就不听使唤了,这边想画一颗糖果,结果画成了菠萝;那边在画一条龙,只是造型过于潦草;一位男青年想画一棵大树,眼瞅着画不出来,便打趣道:“听过相声《画扇面》吗?不行我给你改。”

  大家欢笑着、畅聊着,一天的疲惫早已烟消云散,当自己的作品完成后,用舌尖轻轻舔一下,甜丝丝的。

  和平区青年夜校的同学在学糖画,70公里外的宁河区青年夜校里,一堂非遗传承课陶艺制作正在开展,宁河区盆罐村韩家窑第十九代传承人韩亮成为这堂系列课的主讲人。

  韩亮是宁河区青联委员,也是在“甑乡”盆罐村耳濡目染“熏”出来的制陶技艺传承人,别看他在制陶技艺上小有成就,真正走上青年夜校的讲台当讲师,这还真是第一次。初见15位“开山弟子”,韩亮有些紧张,他没有直接亮明身份,而是和同学们畅聊对陶艺的知晓程度,听到同学们对家乡的非遗传承有如此深厚的情怀,韩亮的心踏实了。

  宁河青年夜校的陶艺制作课堂,韩亮(中)指导学员制作陶艺作品

  理论结合实际,一块泥放在拉坯器上,如何能拉好坯?这可着实难住了青年学生。“坐姿要正,双手要稳,发力要准,三者合一才能一气呵成。”韩亮指导着每一位同学。有人有悟性,一上手就控制住了泥,随着拉胚器快速转动,渐渐的,一款造型出现了;有的小伙伴却一直控制不住手中的泥团,手一旦随着泥一起动,想塑型就太难了……

  一期课程四节课,韩亮细心观察着每位学生的进步,他说:“培养一位陶艺制作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过青年夜校,让青年人了解进而爱上这项技艺,目的就达到了。”

  原本1个小时的课程,硬生生地“拖堂”到了90分钟,同学们依然不舍得离开操作台。而四节课结束后,韩亮老师要检验学生们的毕业作品,力争每位同学都能制作出一只咖啡杯。

  社会合力 热度持续

  无论是在中心城区还是在远郊区,青年夜校一“上线”便迎来了“满堂彩”,它为时下津城青年提供了全新的社交场景,交到趣味相投的朋友、拓宽自己的朋友圈。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本市青年夜校课程以“免费”为主,顺应了青年们的内心需求。甄选的课程质量较高,师资队伍稳定且教学有保障。时间定格在“傍晚时分”,也为广大青年争取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青年夜校”满足了广大青年人对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热情。

  宁河青年夜校舞蹈课堂,学员们正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训练

  青年夜校开办什么课程,并非想当然的产物,这背后是一份份问卷、一次次沟通后的成果。共青团宁河区委副书记满继荣告诉记者:“在青年夜校开课前,团区委进行了充足的调研,详细了解过青年人业余时间的生活状况、兴趣爱好特点等,于是才确定了首批课程。”

  第一期课程开课时,满继荣作为学员之一去倾听,她听到有青年人反馈:“平日交友圈窄,希望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于是对青年人喜欢的课程进行了“扩招”;听到有青年人反映:“工作日需把上课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于是他们立即做出相应调整,所有的努力只希望让更多的青年朋友了解、熟悉、加入到青年夜校中来。

  共青团和平区委副书记杨倩倩看到,很多青年人通过夜校学习,陌生人处成了好朋友,一些热心的年轻人下课后相约去做志愿者,参与到基层服务和社会治理中。“青年夜校是一个丰富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上,探索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着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杨倩倩说。

  在宁河区,新普惠方圆培训学校拿出办学场地、教师资源供给有需求的青年人。该校负责人李跃说:“作为宁河‘暖企驿站’中的一员,我们在创业初期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听到要办青年夜校,我们拿出了优质的课程回报给社会。”

  在和平区,华夏未来城市中心艺术培训负责人刘新莹说:“我们在团区委的指导下,把青年夜校办实、办好、办长,把不同领域的资深老师请进课堂,组织更多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课程,让青年人学得放心、开心。”

  [采访手记]营造终身学习新格局

  上世纪80年代,青年夜校承担着为年轻人扫盲、启蒙的重要作用;今天,承载着时代记忆的青年夜校正以崭新的面貌被聚焦,学技能、增兴趣、交朋友、解压力……青年有所呼,政府必有应。

  时代在发展,青年夜校变化的是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不变的是那份充满活力的情怀。正如共青团宁河区委副书记满继荣对记者说的那样:“我们一面回忆、找寻过去的老味道;一面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但目标都是一致的——更好地服务广大青年。”

  当“老味道”加入了“新元素”,当城市的夜空为追逐梦想的年轻人点亮了一盏学习的明灯,青年夜校“一夜爆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课堂里,我们看到了终身学习的浪潮在青年群体中澎湃翻涌,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正开启“加速度”。同时也应该看到,青年夜校从“一夜爆红”到“一路长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有完善的教育资源分配能力,需要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并积极融入,需要广大青年参与其中并主动提出真知灼见,更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共同做好这项公共服务,激扬的青春力量必将转化为奋斗的青春作为。

  正如共青团和平区委副书记杨倩倩对记者说的那样,“城市对青年人更友好,青年人在城市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