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查阅资料发现,自1927年该桥建成以来,至1936年底,桥梁共开启两千多次。由此说明,在桥梁建成前10年,除去每年冬季3个月的封航期,大桥几乎每天都在有节奏地开启、闭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师方博对天津市解放桥的历史如数家珍。
近日,“桥见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了天津市解放桥,透过钢筋铁骨的造型,体味这座桥近百年来的历史。
天津解放桥。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玘云 摄
解放桥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天津市河北、和平两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
《畿辅通志》曾这样形容天津——“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海河穿城而过,怎样才能使一座桥做到水陆各行其道,互不影响呢?上世纪20年代,当时名为“万国桥”的解放桥应运而生,采用双叶立转式开启,以便最大限度地留出通航净空,满足船只航行要求。大桥一经建成,就成为天津无可争辩的标志性建筑。观看大桥开启也成为天津人的一大美谈。
“上世纪60年代后,解放桥的开启次数日渐减少,20世纪最后一次开启是在70年代。”方博介绍,当时不是为了船只通行,而只是进行实验性检修,所以就把时间定在过往车辆稀少的半夜12点至凌晨2点。但没想到父老乡亲们听说大桥又要开启,纷纷半夜赶来,守在河边,争相目睹这一景象。
方博遗憾地说,“我出生在80年代,常听老人提到这座桥的开启,却没有亲眼看过。在我童年的脑海中,大桥就像一个变形金刚,可以轻松自如地变幻样式。”
进入21世纪后,在海河开发改造中,对解放桥的整修成为重要工作之一。在各方积极努力下,对整个桥梁钢架进行维修和加固,通过对电路、传动等系统的全面整修,大桥于2006年10月31日再次成功开启,并在2007年1月19日举行了整修改造的竣工通车典礼。这也标志着已入耄耋之年的老桥,再度焕发青春。
方博说,能够亲眼目睹大桥开合,终于实现了童年的梦想。“时至今日,解放桥更是施尔泽尔式开启桥在国内仅存的遗迹,堪称见证中国桥梁发展的活化石。”
这座位于天津站前的大桥,多年来迎来送往了无数游客,也送别迎回了无数游子。过去经常出差的方博,每次出门远行,拉着行李箱走过大桥奔向车站之际,心中总会升起对家乡的丝丝眷恋。而每次回到天津,一下火车,望见解放桥的那一刻,心底里就会对自己说:“回家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