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和平区坚持高端高质、优化结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全年,和平区经济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坚持高质量发展,以质为帅、效速兼取,突出特色、厚植优势,经济保持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和平区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金融业增加值占区域经济总量比重达到37%,金融机构达到660家。小白楼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效应凸显,引进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等42家企业,设立天津口岸综合信息管理中心。传统商业加快调整,大型商业综合体天河城投入运营,预计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国家科技统计数据中心落户,建成市级众创空间3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21家、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6家。五大道文化旅游名片熠熠生辉,民园广场城市会客厅作用彰显,和平区获评“中国国家旅游2017年度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和平区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中国人寿天津金融中心、国药集团京津冀发展有限公司、北大方正人寿天津分公司等北京项目200个,京冀资金到位额70亿元。在和平区投资发展的国内外500强企业达到107家。
和平区优化经济环境,释放发展新活力。该区将“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减少到96项。在全市先行先试公布公共服务事项,推出“立等可取”等特色服务,全区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建立中心城区首个国际贸易口岸业务窗口,发布航运指数,实现航运业务“一站式”办理。“双万双服”活动深入开展,问题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8万户,同比增长12.5%。召开企业家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和平20条”等支持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政策措施,尊商崇商、暖商悦商氛围日益浓厚。
2018年
和平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着眼产业发展趋势和城区功能布局,打造产业联动发展集聚区。其中,解放北路金融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金融创新载体,构建业态完善、创新活跃、门类齐全的金融生态环境;五大道洋楼综合经济服务集聚区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腾迁一批、转化一批,加大总部和结算中心招商力度,形成更多亿元小洋楼;金街消费休闲体验区推进南京路—滨江道—和平路智慧商圈建设,提升改造传统商业,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体验式消费等新模式。
和平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问题导向,周密谋划、用心操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心实施20项民心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筑牢民生保障网。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完善创业服务和培训措施,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新增就业4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落实住房保障政策,新增受益居民720户。完善“7+5”养老服务模式,提升一批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推进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开展14个主题救助和“救急难”等临时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升改造5家便民菜店和15家早餐店,方便居民生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平区将推进四平东道小学改扩建和岳阳道小学汉阳道校区建设,完成耀华小学改扩建工程,增加教育学位1200个。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问题。构建与考试制度改革和未来人才要求相适应的学校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借力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形成“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基础教育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繁荣发展文旅事业。该区实施“书香和平”行动,推进“共享书吧”进商场、进楼宇、进景区。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和平杯”系列赛事、五大道旅游节、民园广场“城市记忆”等文化活动,高标准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验。加强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围绕“近代天津看和平”主题,开发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五大道地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和平区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让美丽与发展同行,与百姓生活相伴,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区形象品位,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和平区将加强城区规划建设,深化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水平编制教育、医疗等专项规划,探索地上地下空间高效利用和互联互通。实施地铁7号线、多伦道(宁夏路段)道路拓宽工程房屋征收和吉林路地块土地整理。推进西开教堂及周边地区提升改造,大沽北路22、23、25号地,多伦道,和田道等地块开工建设。全年在建规模达到300万平方米。
和平区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完成昆明路、山东路两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年度改造任务,探索“微改造”方式,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改造老化电线20万平方米和支线道路排水管道1.3公里。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13座公厕。建设慢行交通改善项目和停车设施。维修一批主次干道,升级五大道等重点区域夜景灯光体系。推进新华路、湖北路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海绵城市”和节水型城区。(林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