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盛福园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便民服务。北辰区盛福园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便民服务。

  

  初冬,冷风吹过,黄叶满地。午后的一抹阳光暖暖地照进北辰区双青新家园盛泰园社区“先蜂骑手”红色加油站。

  忙过了送餐高峰,几名外卖骑手不约而同来这里“歇脚”。续杯热水、闲聊几句,又或者是眯上一会儿。“驿站”不大,却温暖如春,处处透着家一般的温馨。

  双青新家园隶属于北辰区青(广)源街道,是我市最大的保障房片区。22个社区、4.6万多居民,生活困难群体多,老龄空巢群体多,基层治理难度大。

  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由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网约车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成的“先蜂骑手”成为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精神文明的宣传员、服务群众的志愿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这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份工作。”37岁的网约车司机于鹏有感而发,“我们平时到处跑,联系广、信息多,都说我们是社区的百事通。成为‘先蜂骑手’后,更觉得多了份责任。当好流动的网格员,我们义不容辞。”

  “先蜂骑手”们在工作之余积极地为社区治理挑“毛病”、献计策。看到卫生死角、楼道堆物、公共设施损坏,他们会随手拍下照片及时反馈到社区微信群。难怪社区百姓亲切地称他们为勤劳的“小蜜蜂”。

  快递员李明全是社区老人家食堂的“专属骑手”。从周一到周五,他每天中午负责为多个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障居民送餐上门。3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李明全没有间断过。

  “每天甭管多忙多累,送餐绝对不耽误。不为别的,想到大爷、大妈在家等着这口热乎饭,我就必须得把这件事做好。这既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个承诺。”李明全对记者说。如今,很多老人已经把李明全当成了亲人,隔三差五会打来电话和他唠家常。

  “老人和子女闹别扭了,爱跟我念叨烦心事。有位70多岁的奶奶,做完手术在家休养,身体不舒服就向我‘诉苦’。我既要宽慰她,还不忘和社区说一声,提醒网格员常去看看。”说起和居民的故事,李明全滔滔不绝。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是每个人的梦想。保障房兜住民生底线,托起了困难群众的“安居梦”。

  然而,“家”不只是一间房子,更是安宁与幸福的所在。

  双青新家园内的盛福园社区是全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区,22栋居民楼、3736户居民,其中低保、低收入的有477户,残疾人、失业人群居多。对于租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说,解决急难愁盼的生活问题,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才是关键。

  记者走进盛福园社区的“蚂蚁工坊”,只见一个姑娘提着两大包手工制作的仿真花走进来,盛福园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胡永泉笑着迎上去问:“小刘,怎么样?现在是不是越做越熟练了?加油干,日子会越来越好,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

  姑娘叫刘钰,33岁,大学毕业后,为了照顾生病卧床的母亲,她没有办法出去工作,只能靠打零工贴补家用。找不到兼职时,母女俩仅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加上看病吃药,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以前上网找兼职,收入不稳定,心里也着急。现在有了‘蚂蚁工坊’,社区给我找活儿,稳定多了。最近正在学做仿真花,跟着老师学了一天就上手了。”刘钰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她的作品。“这些活儿都能带回家做,照顾妈妈、买菜做饭,什么都不耽误。一个月平均下来能挣1000多元,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更难得的是,刘钰在“蚂蚁工坊”认识了很多新邻居。大家一起领活、交活,有说有笑,原来沉默少言的她逐渐开朗了起来。

  “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发现社区里有不少中青年人因为照顾病人、照看孩子而无法外出工作,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社区工作的着力点。”胡永泉告诉记者,今年7月下旬,盛福园社区创办的“蚂蚁工坊”灵活增收平台正式运行。考虑到需要居家灵活增收,社区联系了多个外放手工制品厂家,特意挑选上手简单、运输方便、多劳多得、随干随止的手工兼职,以此激活社区闲置劳动力,切实提高困难家庭的经济收入。

  “工坊的微信群里已经有200多居民,先后提供了地图订装、蜡笔包装、线束、假花等7类手工活,为居民创收12000余元。有的高龄、残疾但心灵手巧的居民也想参与,我们就发动社区志愿服务队,义务为他们领活、交活,也促进了邻里帮扶的好氛围。”胡永泉说。

  在党建引领下,一贯到底的服务体系、多元多项的服务力量,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困难群众心有所依,幸福“安家”。

  眼下,双青新家园的多个社区正在忙着安装全区第一批重点关爱群体智能服务设备。红外探测器、SOS一键报警器等智能感知设备,守护着高龄、独居的老人们,让家属更安心放心。

  记者手记

  奔着更好的日子努力奋斗

  采访时,记者曾走进一位60多岁独居阿姨的家。不足40平方米的公租房,布置得舒适温馨,连厨房和卫生间都摆放了阿姨巧手编织的工艺品。“房子是租来了,但生活可不是。小区周边一年比一年热闹,买菜、坐车都方便,这样的日子知足、安心!”阿姨的话和脸上的笑令人难忘。

  这些年,记者曾多次到双青新家园采访,每次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从最初看到居民拿到新房钥匙、搬家入住时的喜悦,到见证多条交通线路开通,学校、菜市场、老人家食堂、文体公园等配套设置逐步完善,再到智慧社区项目落地……保障房更“优居”,居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小蜜蜂”象征着勤劳、拼搏、奉献;一只蚂蚁的力量虽小,但集体的力量很大,它们团结努力、各尽其职、任劳任怨,正如这里居民在奔着更好的日子努力奋斗。

  紧盯社区居民“需求侧”,科学布局城市党建“供给侧”,双青新家园提升党建“融合力”,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奋力书写保障房片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高质量答卷,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