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今日在津启幕。 本报记者 孙立伟 潘立峰 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今日在津启幕。 本报记者 孙立伟 潘立峰 摄

  风起渤海之滨,潮涌海河两岸,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今日在津隆重启幕。

  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天津网络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制定《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举措,丰富方式方法,创新路径载体,筑牢理论武装新阵地,培育网络文化新风尚,拓展道德建设新空间,构建网络行为新秩序,营造综合治理新生态,打造网络文明创建新品牌,使广大网民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网络治理的参与者、网络文明的建设者,共建、共治、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凝心聚力

  厚植网络文明建设的“根”与“魂”

  “牢记嘱托加油干 喜讯捎给总书记”,打开今年3月上线的“津门网络大思政”,“专题头条区”格外醒目。《聚焦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思想引领》《天津实践》《行进天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等专题,以创新的模式传递着满满正能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筑牢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才能更好激发奋进力量。

  近年来,我市始终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突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统筹全市网络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宣传引导,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策划推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答卷”等专题和系列新媒体力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策划“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思想引领 津门巨变”等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推出“思想的力量”系列短视频,唱响网上宣传党的二十大主旋律。

  凝心聚力,需要阵地。我市多措并举建强网上理论阵地,优化升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研究院App、网上马克思书房、“津门网络大思政”等网上理论学习平台,加快推进各类理论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播和应用,推出了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理论产品,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市贴近青少年“数字原住民”实际,强化浸润式传播,常态化开设了“青听鉴往”“现在开讲”等年轻态的融媒体栏目,举办“青春向党”中国青年网络音乐节、大学生网络公益歌曲大赛,连续5年开展“好网民青年说”主题活动,在润物无声中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成风化人

  丰富网络文明建设的“知”与“行”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基础在“风”,路径在“化”,关键在人。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思想引领为根本,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系统推进“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创新打造出一批形式多样、可亲可感的宣传引导活动和网上传播精品,推动网络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活动不仅为我们搭建了传播原创作品的平台,还可以把歌曲中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传递给更多人,让大家一起感受正能量,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子。”“携手网络新时代 争做津门好网民──天津市原创网络公益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参赛选手林宸旭说。

  去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市开展“了不起的城市 天津”“大美天津 烟火人间”等互动引导活动,“红色印记”“有声党史日历”等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和“我们一同走过的这些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网络大V线下走访活动,累计征集推出各类网络作品万余件,阅读量超过35亿次。今年,启动“见V知著”网络名人喜迎党的二十大线上线下国情考察,并围绕乡村振兴看天津、“中国梦 劳动美”等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网络空间。

  共建风清气正的网上精神家园,离不开每一位网民的共同参与。我市创新打造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和实践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网络中国节、全民阅读主题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展播和“天津楷模”“天津好人”宣传,真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影响塑造时代新人。

  激浊扬清

  提升网络文明建设的“质”与“效”

  “普法小课堂开讲啦!一起了解《反有组织犯罪法》,坚决执行扫黑除恶,共同构建平安社会……”这是“天津网络法治时间”,也是全国第一档网络法治节目。

  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宪法、民法典、涉互联网重要法律等开展网络普法宣传,特别是将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曝光警示融入网络普法中,运用动漫、图文等新媒体方式,将专业化的法律术语转化为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网言网语,截至目前,总浏览量超过3亿,切实增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数字素养和法治意识,真正让网络普法宣传“破层”“出圈”。

  风清气正是网络文明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付出多方面努力,共建清朗的网上家园。坚持把网络综合治理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统筹实施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特别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乱象,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网络暴力、“饭圈”乱象等网络不文明行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攻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水军等违法行为,严厉处置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和账号,及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强化重点治理震慑效果。发挥网络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督促企业压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天津市网络举报一体化受理机制建设,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在我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天津举报中心”“天津辟谣”等传播矩阵,提高网络举报工作社会知晓度、公众参与度。发挥“津心办”App中“随手拍”上报网络不文明现象平台作用,动员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监督,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文明创建赋能。

  数字天津

  体悟网络文明建设的“获”与“得”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中显示,天津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七,网络安全水平全国第三,数字化发展环境建设水平全国第三。

  当“数字天津”建设按下“加速键”,全力打造天津“城市大脑”,与之相匹配的网络文明环境必不可少。

  近年来,全市网信系统贯彻落实《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2022年天津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助力文明行为,精准治理不文明行为,弘扬孝老爱亲文明风尚,用心用情为群众办了一系列实事。

  津门百姓人人熟知的“津心办”,作为天津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推出天津“健康码”,并一站式提供公安、人社、教育、医疗等服务事项1500余项,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上线“清明专区”,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提供网上祭扫、节地生态安葬、骨灰撒海等相关服务,倡导文明祭扫、绿色祭祀;推出“瞰天津、阅津彩”专区,以滚动新闻形式呈现重大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新闻信息,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

  目前,“津心办”累计注册人数超1880万,访问量超12亿次,日均访问量超300万次,最高日访问量超2400万次,获各类表彰10余次,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在疫情防控、惠企便民、网络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已成为天津的一张亮丽“数字名片”。

  “津治通”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数字城管等现有信息资源,平台以全科网格事件协同处置为核心,依托网格化机制和信息化手段,依据9大类239小类社会治理事项清单进行快速任务分发,及时解决涵盖文明创建、文明行为等各方面问题。截至目前,平台已在全市16个区、281个街道(乡镇)级“战区”和6126个社区(村)级“战区”实现全面贯通,涉及文明创建、文明行为事件共上报974万起,办结954万起。

  天津市“银发”智能服务平台,聚焦老年群体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关爱老人“智能暖心”,应急救助“一键呼叫”,基层服务“一键到达”,有效解决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着力提升互联网数字时代老年人的科技获得感、生活幸福感。截至目前,平台覆盖全市10余个区共3.4万户重点关爱人员,累计智能关怀外呼15.5万次,处置告警事件1.9万起。

  聚向善之力,享文明之风。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前行,让真、善、美成为网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网络文明之花盛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