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
从衣食住行到社交娱乐,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良好的网民素质、安全可靠的网络秩序,已然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
“好网民青年说”传递正能量,“大咖说武清”成为有声名片,百万网民“云”上学《民法典》,插上“智慧”翅膀创新志愿服务,网络公益歌曲唱响时代声音,最美巾帼红撑起网上“半边天”,“网上职工之家”服务“不掉线”,完善机制“提速”涉疫网络谣言治理……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创新思路搭建丰富平台,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奏响网络文明建设新乐章,使广大网民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网络治理的参与者、网络文明的建设者。
厚植沃土,枝叶繁茂。网络文明之花,香飘海河两岸。
百万网民“云”上学《民法典》
“百万网民‘云’上学法,让文本上的《民法典》‘活’了起来,真正走进大家的心坎儿里。”回想起3年前,首期“津门普法──《民法典》与你同行”法治沙龙活动的火爆,不少人仍记忆犹新。
首期云端学法180万人次,前三期云端学法突破350万人次……这种“法治沙龙+新媒体”的普法形式,迸发出《民法典》宣传的新活力。
“《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人们从出生到死亡所涉及的生产生活相关民事行为都可以从中找到依据。”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精神,打通《民法典》普及“最后一公里”,2020年,市普法办、市司法局联合天津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津云新媒体集团共同打造了“津门普法──《民法典》与你同行”法治沙龙品牌。
法治沙龙活动立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和新需求,创新宣传形式和传播载体,邀请天津市民法典宣讲团成员走进社区、企业,从民法典颁布的意义和地位作用入手,就临时性监护、离婚“冷静期”、土地使用权续期、物业服务、高空抛物追责、胎儿权益、数字遗产、继承权等群众普遍关注热点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面对面”回应群众法治需求。
法治沙龙采用网络直播形式进行,提前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宣传预热、征集问题,依托津云客户端、天津司法微博同步播出。内容上融入法治文化作品展示,穿插播放民法典法治文化作品;形式上则增加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诸如普法志愿者现场表演的普法快板书。
“‘津门普法──《民法典》与你同行’法治沙龙品牌在《民法典》的宣传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和探索。”该负责人表示,运用新媒体进行《民法典》宣传和渗透,把法律精神融入到品牌创建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普法实效的作用。(记者 张清)
“大咖说武清”成为有声名片
讲述武清人奋斗历程的精彩故事,展现运河风华积淀的亮丽名片,再现历史之光碰撞时代的武清文博……3年来,武清区委网信办推出的“大咖说武清”音频栏目品牌,主动适应网络文明建设任务要求,以时代新风净化网络空间,用丰富载体做好网上主题宣传。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出作品498期,收听量突破725万人次。
“大咖说武清”是武清区委网信办联合喜马拉雅天津平台共同推出的音频栏目,重点围绕武清区人文历史、改革风貌、运河文化、战“疫”故事等方面,邀请我市知名大咖,通过音频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反映出武清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为谱写“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建设新篇章,凝聚共识、积聚力量。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讲述武清区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凝聚奋进力量,武清区委网信办还推出了《红色武清──武清革命斗争故事集》。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经过几年积极探索和积累,“大咖说武清”栏目相继推出了《大咖说武清之运河故事》《大咖说武清之武清文博》《大咖说武清之战“疫”故事》《大咖说武清之武清人》等15个系列音频节目。透过《大咖说武清》这扇窗,抒发出了武清区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怀。
武清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打好“组合拳”,培育一大批网络文明建设的旗舰项目,持续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擦亮网络文明空间底色,让网络“最大变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最大增量”。(记者 陈忠权)
“快板宣讲”走红网络
“竹板这么一打,各位听我言,今天说说打架成本真是沉甸甸。要是打胜了,就要进牢监;要是打败了,看病到医院……”这是不久前,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退休律师、全国优秀志愿者马芳菲老人配合“平安和平”录制的一段快板视频《打架成本沉甸甸》。
视频里,马芳菲老人的快板上下翻飞,节奏铿锵有力,唱词朗朗上口,着实吸引人,点击量超过几十万人次。
“2019年,在一次对和平区社区志愿者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马芳菲老师退休后,不仅热衷公益,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义务帮助他人,而且老人家快板打得好,又具表演天分。”和平区融媒体中心“徐锡成工作室”负责人徐锡成说,“我们确定发掘马芳菲老人的曲艺潜质,发挥其快板书特长,结合宣讲活动,创作拍摄一系列快板公益视频,在网络平台播发。”
对此,马芳菲老人非常赞同和配合,编好了词儿,再进行录制、编辑,短视频《“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马芳菲快板书》开拍,马大爷用一段充满新意的快板书告诉大家,在节日餐桌上该怎么做。视频一经推出,点击量当日过万人次。
在《民法典》的推广和普及活动中,马芳菲又精心撰写了快板书,告诉人们《民法典》是怎么诞生的。接下来,“徐锡成工作室”精心摄制了马芳菲的快板视频《什么是〈民法典〉》,让群众轻松地学到了法律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冠疫情出现后,“徐锡成工作室”拍摄了一系列抗疫防疫内容的公益宣传片──马芳菲系列快板抗疫视频。有涉及卫生健康防病毒的,有减少聚集防疫情的,有倡导就地过年的,还有倡导老人接种疫苗的,等等。这些作品增强了人们的防疫意识,教会了大家预防病毒的方法,在助推防疫举措实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记者 宋德松)
“好网民青年说”传递正能量
“经得起多深的质疑,就担得起多么美好的以后,我是刘江,我为青年代言。”在河西区“好网民青年说”活动启动的演讲现场,来自天津财经大学的“95后”学生刘江分享了他成长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发出了争做新时代青年的倡议。
“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不应该是去想我能从这个社会获取什么,而是我能为这个社会付出什么,每个人的一点努力,才凑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继往开来。”刘江的娓娓道来平实恳切,引起了当代青年人的强烈共鸣,“好网民青年说”微博话题量一下子达到了90余万人次。
中国梦如何实现?青春岁月应该怎样度过?一代代青年都曾有过这样的叩问。答案,蕴藏在一代代青年学生的学习与思辨中。
天津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孟萱、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向思雅,一位位主讲人被“好网民青年说”话题内容吸引和感染,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网络空间传递青年好声音、弘扬青春正能量。
“我觉得人生没什么不可能,这是我最深的感悟。”这是35岁全盲青年王慧顺利通过法考后的真切感受,这件事在“好网民青年说”上发布后,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天津职业拳手汪强在3岁半时被诊断为脑性瘫痪,为了自强自立,12岁开始苦学打拳,一路坚持下来,不仅参加了天津市残运会,还成为一名拳击教练,网友纷纷送上“加油”的祝福,像一股暖流在网络上流淌……
河西区“好网民青年说”主题活动由市委网信办指导,河西区委网信办主办,自2018年创办以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讲述天津故事、河西故事,展现青年活力与风采,号召青年人争做中国好网民。五季不同主题的线下讲述活动中,20名不同行业的青年通过分享工作和生活中感人、暖心的故事,展现了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精神风貌。截至目前,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达2.1亿人次。(记者 廖晨霞)
插上“智慧”翅膀 创新志愿服务
东丽区铁城公寓社区是典型的“老旧+老龄”的“双老社区”,社区居民平均年龄接近70岁。社区“两委”充分发挥网格精细化管理与精准化服务的优势,全面推行“网格+志愿者”为老服务,建立了网格志愿服务队伍,发动社区志愿者参与爱老、敬老服务活动。
网格志愿服务队通过日常巡查、串门聊天、举办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与群众加微信、交朋友,真正做到体民情、解民忧,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充分发挥网格志愿双作用,助力社区基层治理。
铁城公寓社区推行“网格+志愿者”为老服务模式,是东丽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智慧党建引领智慧社会建设”网格化管理的缩影。2019年以来,东丽区着力构建“网格化+大数据”党群网格治理模式,积极打造“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格局,建立志愿服务系统,统筹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广泛发动社区“两委”、社区民警、网格员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打造具有东丽区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东丽区党群网格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自2019年11月份运行以来,共实名注册志愿者骨干27216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9343次,为91554人提供志愿服务。
通过“网格+志愿”服务模式,东丽区广泛开展网格志愿活动和社区志愿活动,借助专业社会组织的力量,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目前,已涌现出 “海颂约吧”“詹西小陪伴”“369大食堂”等特色鲜明的社区治理品牌,真正打通了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记者 王音)
网络公益歌曲唱响时代声音
日前,由市委网信办主办、北辰区委网信办承办的2022年天津市原创网络公益歌曲大赛发出了征集令。这是此项活动走过的第六个年头。
围绕深入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和“网络公益工程”,2017年,北辰区委网信办开始探索打造网络公益歌曲大赛活动。两年后,在市委网信办指导支持下,活动升级为全市网络文明建设的品牌活动,群众参与度、社会知名度大幅提升,活动品牌效应和网络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20年,网络公益歌曲大赛将原创作为征集重点,征集范围拓展到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围绕建党百年、脱贫攻坚、圆梦小康、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和新时代天津故事征集原创歌曲200余首。《问红船》《我对党旗说》《小康四季》《执笔少年》等一批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原创网络视听文化产品脱颖而出,培育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形成了礼赞祖国、歌唱天津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加强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作出了天津贡献。
每年大赛的颁奖仪式暨歌曲展播活动都成为全市网民关注的焦点。120余万网民通过直播平台“云端打卡”等形式观看大赛颁奖盛况。活动广泛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力、影响力,在全市范围形成融媒体矩阵,相关话题网上阅读量突破5000万。
如今,这项品牌活动已成为汇聚爱心善意的社会行动。北辰区委网信办副主任张瑞超表示:“通过举办这项活动吸引凝聚更多网民群众和青年朋友,积极投身到网络公益活动中来,让时代声音通过网络传播得更广、更远,让公益力量持续在网络文明建设中开花结果。”(记者 王音)
最美巾帼红撑起网上“半边天”
“每次摘口罩,绳子好像是从肉里面‘拔’出来,但我们都觉得这‘武汉印儿’最美。”这是来自我市支援武汉医护工作者的声音。
“作为社区工作者,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顶在前面,让居民在家安心度过这个特殊时期。”这是来自基层防控一线的声音。
“当好政府的参谋、做好基层技术指导、及时进行现场处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就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来自追踪病毒“白衣侦探”的声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汇聚了一片靓丽的巾帼红。她们,在医疗救治、群防群控、支援保障、复工复产等各方面不负所托、勇担重任,释放“她智慧”,凝聚“她力量”,无愧于“半边天”的殊荣。
为讲好巾帼抗疫故事、弘扬爱党爱国情怀,适应疫情防控需要,2020年3月,市妇联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一网两微多号”自媒体平台共同发力,推出《同心抗疫 致敬最美巾帼红》网络视频特别节目。视频分为“防控一线 最美逆行”“基层防控 彰显非凡”“岗位建功 冲锋在前”“娘家关爱 凝聚力量”四个板块,展现新时代女性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巾帼风采。
节目在天津市妇联官方微信、妇联头条号、津云客户端 、北方网、央视频、人民视频和津云头条号等播出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累计点击量超过260万人次。
其中,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的女医护人员的“红区日记”,参与社区摸底排查、防疫宣传、心理疏导的巾帼志愿者的“暖心故事”,复工复产女企业家代表的访谈,视频连线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医患人员的视频,感动了众多网民。
“你们是勇士,是最美的巾帼英雄。”“为姐妹们喝彩!为姐妹们加油!”“铿锵玫瑰同战疫,飒爽英姿待花开。”……广大妇女姐妹纷纷留言,为巾帼奋斗者点赞喝彩。全市各界妇女一起行动,展现巾帼担当,筑牢家庭防线,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记者 徐丽)
“三个一”系统工程遏制网络谣言传播
2022年1月14日,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对“我市疫情现有确诊1393人”造谣信息予以及时辟除,联合公安部门开展网络谣言溯源,最终,公安部门对造谣者给予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收到联合打击效应。
网络谣言是广大网民深恶痛绝的网络乱象之一。加强打击谣言,治理不实信息,早已成为政府、媒体、公众、互联网平台等社会各方共识。
近年来,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围绕网络举报工作全流程、全过程、全环节,深入推进“三个一”系统工程,建立完善天津市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深化践行天津市互联网联合辟谣工作机制,形成全市网络辟谣“一盘棋、一张网”工作局面,全力营造向上向善的网络环境。
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个一”系统工程,即打造一个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格局;建立一套标准,不断探索规范高效快捷标准化业务流程;建设一支队伍,锤炼锻造本领强、作风硬的举报网军。为做好网络谣言治理工作,中心畅通举报网站、小程序、邮箱、电话等多元渠道,接收网民举报、倾听网民心声,加强与教育、公安、人社、卫健等部门协作,不断优化网络谣言查证辟除工作流程,探索建立线索研判转处工作机制,推进网络谣言高效处置、谣言主体联合打击,形成了全市一体联动、运转高效的网络谣言处置机制。
同时,中心还组建了以“天津辟谣”官方账号为龙头、全市各相关单位官方账号参与的“天津网络辟谣矩阵”,积极协调全市各网站平台对辟谣信息、重点科普知识等进行全网推广,实现“一稿发布、矩阵同步、多维传播”,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协同联动传播效应,进一步扩大辟谣信息传播声量,有效压缩网络谣言的生存传播空间。(记者 孟若冰)
弘扬时代新风 唱响网络文明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听着爱众学员动情演唱,许多人潸然泪下。日前,天津市好网民志愿者艺术团启动“共建网络文明”系列公益行动,走进爱众阳光工场,开展关爱残障学员志愿服务活动。
当日,该团派出了艺术家小分队,在和平区爱众阳光工场残疾人就业基地开展艺术培训和文化辅导,现场,一幕幕令人难忘──
音乐人、青年歌手史晓峰与学员代表韩晓岑共同演唱《让世界充满爱》,默契互动情意满满。在演播艺术家、好网民志愿者艺术团艺术指导丁涵的指导下,多人朗诵《我是爱众人》,由心出发真情表达。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李瑛领唱《我和我的祖国》,好网民志愿者艺术团歌舞编导、主持人王金晶与爱众学员同台演出,指导合唱《歌唱祖国》将活动推向高潮。
记者了解到,天津市好网民志愿者艺术团是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领导的群众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由知名艺术家、歌唱家、演奏家及天津市青年演员、主持人、新媒体从业者等100余人组成,2021年度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作为市委网信办创新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成员自身资源优势和艺术专长,创作展示一批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强劲的优秀作品,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红色基因。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积极打造互联网文化品牌,组织各类网络新媒体共同参与,通过新语态、新技术、新形式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共筑网上网下同心圆。”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记者 孟若冰)
“网上职工之家”服务“不掉线”
“没想到现在入会这么便捷,只要‘一键扫码’,从手机上填写资料,就能申请成为会员。”近日,货车司机刘晓春刚刚从“知工”App上加入工会。如今,按下了“快捷键”,通过“知工”App已为我市20万名职工在线办理入会申请审批。
打开“知工”App,“学新思想”“热点推荐”“天津新闻”等多样内容分类呈现于首页,方便职工观看。单身青年职工可以点击“在线红娘”,线上寻找人生伴侣。职工会员点一点手机屏幕,就可以4折抢购生活必需品,还能抢免费观影、免费打球福利,此外,还有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贴心服务。在天津,“知工”App已经成为“网上职工之家”。
“知工”App是“津工智慧平台”的核心应用。为适应广大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的新特点,市总工会于2019年5月建成“津工智慧平台”。
走进“津工智慧平台”办公区域,一块实时更新数据的电子大屏幕引人注目,可以看到法律咨询业务量、红娘服务相关数据……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可视化技术,进行用户画像,精准展现工会会员的劳动关系状况。
“‘津工智慧平台’ 提升了工作效率、拉近了与广大职工的距离,是我们‘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知道哪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更受欢迎,明白广大职工有哪些迫切需求,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工作的发力点。” 市总工会宣教网络部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和“我学习·我践行·全市职工形势政策任务教育”答题活动,职工参与人数达150万人次;“劳模工匠”专栏每年报道近400个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各级工会关心关爱劳模、服务劳模的举措……上线3年多的“津工智慧平台”,已经日渐成为广大职工会员的思想引领阵地,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