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了充满着憧憬期盼的新年第一缕晨光。

  2023年已经开启,天津未来经济怎么抓,抓什么?

  日前,天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岁末年初、收官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会议对我市经济工作作出全面总结,深入分析天津面临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了新的一年乃至更长时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会议明确指出,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今后五年天津将组织实施“十项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

  “十项行动”,项项聚焦事关天津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引发广泛关注。

  “十项行动”是将中央战略部署具体化为天津战术战法的行动安排。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前,市委常委会曾两次召开会议对制定实施“十项行动”进行研究部署,强调指出,“十项行动”是市委、市政府推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化、具体化、实践化的重要抓手,要突出“行动性”,高水平制定可操作、能落地的行动方案。具体分析这十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可以清晰看到,“十项行动”是向党的二十大最新战略部署的对标对表、是对党中央总体方略的延伸细化,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我市经济工作的“纲”与“目”,是将党中央宏伟蓝图转化为天津施工图和项目清单,逐个目标、逐个事项、逐个节点地加以推进,做到看准盯牢、做实见效,以各项行动方案的扎实实施,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实效。

  “十项行动”是推动天津各项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的行动策略。天津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产业的基础优势、科技教育人才的核心优势、港口的“硬核”优势、城乡空间的资源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天津发展优势有目共睹,关键是如何变为“胜势”。在“十项行动”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等等,就是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大场景”下,进一步深入分析天津比较优势,充分运用政策牵引、改革创新、科技赋能等多重手段,巩固优势、盘活资源,扬长补短、提质增效,创造性地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生动实践。

  “十项行动”是激励引领各区、各部门各就各位、各展其能的行动号角。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等等,为推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涉农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行动路径,为统筹推进改革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各项重点任务提供了目标指引。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讨论中,来自各区和各条战线的同志一致表示,“十项行动”进一步增强了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方位感、角色感,必将激励全市上下提振精神、团结奋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天津篇章。

  1。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主战略、大战略、牵引战略。天津唯有在“办好协同的事”、服务大战略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就是要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下大气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要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加强承接载体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唱好新时代京津“双城记”。

  要做好协同大文章,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生态保护协同、公共服务协同、体制机制协同上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

  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天津是传统制造业基地,实体经济根基深厚、“家底”殷实。同时也要看到,解决好制造业偏重偏旧问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就是要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增强品质并重、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要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开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新通道。

  3。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作出部署,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重要要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天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长至3.66%,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至83.5%,均居全国第3,位列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第一梯队。天津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富集,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效组织对接,把创新要素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就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体系化布局、一体化推进科教人才资源高效配置,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要打造科创高地,增强发展动能。把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引进一流创新团队、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通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让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要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发展优势。发挥高校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库作用,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把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高质量发展贯通起来。

  要全方位引才育才用才,增强发展支撑。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着力打造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制度体系健全、人才服务保障完善、人才发展平台广阔、人才创新活力迸发、人才生态近悦远来的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

  4。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

  天津因港而兴,港口这一“硬核”资源成为引领城市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天津日报》报道,2022年1至11月,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99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9%;海铁联运量完成111.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9%。中欧班列运量突破9万标准箱,同比增幅近60%。我们要志在万里,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让天津港成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枢纽和平台。

  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就是要大力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相互支撑、整体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城市,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要树立“大港口、大开放、大循环”理念,打造一流的集疏运体系、一流的港航服务、一流的管理效能、一流的开放环境,更好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要着力打造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加快港口数字化转型,努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示范港口。

  要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经济,推动港口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加快实现由“货物通道”升级为“经济走廊”、由“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

  要推进港城融合,优化港城发展布局,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推动港口与城市、港区与园区有机衔接、深度互动。

  5。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

  滨海新区占据着全市生产力布局的“半壁江山”,有基础、有优势、有空间、有机遇,资源禀赋优越,发展潜力巨大。新区兴则天津兴,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新区同样承载着重要的示范引领功能,同样被寄予厚望。

  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就是要充分发挥新区综合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创新能级、开放能级,更好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要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上示范引领。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集聚高端企业和人才资源,增强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打造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示范引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大胆闯,着力在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出经验,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要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示范引领。全方位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6。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完善,具备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基础,打好创新发展牌、招商引资牌,培育中心城区战略增长极,对于带动“津城”产业能级提升、城市繁荣兴盛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就是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做优做强辐射带动、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安全保障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极核”,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和创新、绿色、人文城市上做样板、当标杆。

  要提升产业实力。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科学谋划中心城区产业业态和空间布局,培育壮大研发设计、金融、商贸、文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做强楼宇经济,高标准谋划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中发挥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创新能级。

  要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培育现代时尚气息,让历史与未来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打造别样精彩的绿色之城、人文之城。

  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着力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拓展智慧应用场景,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7。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具体到天津这座直辖市而言,农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轻视“三农”工作,必须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就是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大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和“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给,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赓续农耕文明,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深化“三农”领域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8。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天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下大力气整治环境污染,扭转粗放低效、高耗能高污染发展惯性,着力修复自然生态,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巩固拓展绿色低碳发展成果,仍然任重道远,必须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就是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水平。

  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上下功夫,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

  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要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建设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有力有序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9。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要践行党的为民初心,把发展的成果切切实实体现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上。

  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要提高物质生活品质,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要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要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建设法治天津。

  10。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治理体系建设,基础是基层,难点重点在基层。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才能为建设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就是要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要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筹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资源,统筹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要摸清基层底数实情,全面掌握社区资源力量,深入了解群众普遍需求、特殊需求,加强统筹调度,不断提高满足群众需求的能力。

  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着力发挥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优化网格管理服务,加强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为基层“赋权赋能”“减负减压”,全面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十项行动”,每一项都是开创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的“重头戏”,为今后天津发展拼什么“划重点”。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这项工作,深化学习领会是前提,强化调查研究是基础,细化具体措施是关键,优化组织实施是保障,需要明确时间表、施工图,驰而不息、抓住不放,既抓进度、更重质量,务求取得实效。

  “十项行动”,进一步坚定了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进一步提振了全市发展信心。市委要求,充分调动发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拼创新、拼实干、拼作风,以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的拼劲韧劲,扎扎实实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实施,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向党中央、向天津乡亲父老交上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