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_b

  天津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疾患,曾放置了3个心脏支架。我是从那时开始介入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并成为天津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2月11日,我和卢成志、刘迎午、张文娟、陈树涛四位心脏学科专家常驻海河医院,直至3月15日本地病例清零。我们奋战一个多月,终于看到了这场疫情阶段性的成果。

  在第一阶段疫情中,与其他省市相比,我们的患者年龄偏大,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比例相对较高,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也比较多。我和心脏救治组的其他专家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准备进入“红区”抢救病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天津市第三例死亡病例。当天晚上患者突发严重的心脏室颤,我和专家组组长吴琦、重症专家徐磊全力指挥抢救,第一时间给予注射强心药物、胸外按压和电除颤,以及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治疗等急救措施。所有专家和医护人员拼尽全力,但最终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痛定思痛,作为心脏专家组组长,我和其他心脏学科专家提出了对新冠肺炎患者保护心脏、防止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防控建议和检查治疗方法。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法和国家专家组在武汉的经验是一致而有效的,实现了天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高救治率。

  在海河医院的日子是艰难的,但能将重症患者从死神那里拽回来,我们所有人的内心又是非常满足的。当年SARS流行,我正在国外留学。这次国家出现疫情,作为一名党员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义务和情怀。咱们天津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这个成绩中,我贡献了自己的学识和职业经验。

  本报记者 赵津 整理

  本报记者 王倩 摄

  记者手记

  丛洪良主任是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民早就熟悉他,因为他是天津公益健康大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丛洪良主任24小时待命。他了解每个危重症病人的心脏指标,每晚都要到病区看看,才能放心地去休息。在赛象酒店休整,丛洪良主任也不忘感谢所有人的付出。他在留言卡上写下了这些话:“没有什么英雄,只是履行了医生的责任和毕业时的誓言……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帮助过我们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