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区桑梓镇,每年蔬菜的总产量在3300万斤,可是这些餐桌上的“常客”,曾经让村民们愁得头疼。到底是为什么呢?

  刚下架的黄瓜顶花带刺,菜农们本想着能卖上个好价钱。可现实却是,赶上集中上市,量一多,就容易卖不出去。

  转过天,新鲜黄瓜就变成了“贱价菜”,搞不好还容易砸手里,有品质没销路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村民们。该怎么破呢?

  没错,因地制宜,做蔬菜加工!桑梓镇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路。镇里与多家知名腌制品企业合作,把像黄瓜这样的蔬菜,分门类进行加工处理,鲜品变产品,树品牌、立口碑,出口东亚其他国家,每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

  今年,镇里也计划利用刚刚申请下来的2500万乡村振兴“政府专项债”,筹建自己的蔬菜腌制品牌,由单纯的代加工转型为生产成品。

  目前,镇里已经与一家外资贸易公司合作,打通海外超市渠道,预计每年产值可以翻一倍,达到4000万左右。

  创建自有品牌后,出口量增加,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也会更大。今年,镇里将其他零散种植户再次整合,又有50多户加入到集体种植中,每亩地可以收入4000元。

  目前,桑梓镇的订单式种植已经发展到了430户,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同时也带动了就业。

  从鲜品到产品,到海外“爆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让桑梓镇有了更具价值的新品牌,“破了圈的小黄瓜”,破开的是困惑,打开的是乡村振兴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