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由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2区长访谈”播出第五期,邀请南开区区长孙剑楠走进节目,围绕南开区加快“创新南开”建设、高标准建设海河实验室、规划海河科技城建设等话题和大家深入交流,并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

  优化载体配套 拓宽企业成长空间

  2021年,南开区与天津大学签署协议,在鞍山西道启航大厦合作共建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园作为创业企业的物理空间,并推动“斯坦福+硅谷”的创新创业模式不断完善。仅半年多时间,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园首期4层4800平方米已经达到满园,实际入驻企业36家,共计融资1.47亿元。“天大科技园出门就是公交车站,未来地铁7号线、8号线也将通达,作为换乘站交通便利。在人才公寓方面,目前我们有邦舍公寓、万科泊寓、龙湖冠寓可供选择。离科技园约1.5公里的科技广场,我们正在加快推动约7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建设。”孙剑楠介绍,针对囿于都市核心区空间所限,企业在产业规模上遇到的难题,南开区正在积极拓展空间,“比如在离博创园约4公里的地方,我们将原来的缝纫机厂老厂房改造提升为新动能引育中心硬科技创新基地,用于满足科技型企业规模扩大后的空间需求。目前,博创园内多家企业已在这里有了新的生产或组装基地。”

  在扩充城区载体空间方面,南开区将通过两方面举措满足企业扩大生产需求: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腾笼换鸟,把城市中心宝贵、有限的载体资源优先满足优质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比如,我们近几年整合楼宇资源,打造了启航创新大厦、启航智能科技大厦、启航普天智谷等启航系列主题科技楼宇,为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提供空间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联动各方力量,在一些地块规划新建产业载体,比如8358所老厂区、中电科46所原地块、天环客运站地块等。“同时,我们在西营门片区规划建设启航创新城,为企业扩大生产提供充足的载体保障。”孙剑楠表示。

  规划海河科技城 护航国家实验室建设

  2021年11月,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揭牌。实验室集聚了两院院士15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名、国家杰青及“四青”人才90名,致力打造物质科学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

  “对标国家实验室,高质量推进海河实验室建设,是天津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重大举措。南开区科技人才资源禀赋深厚,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在海河实验室建设中展现南开担当、南开作为。”孙剑楠表示,南开区将为物创海河实验室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用几个月时间,把一个30多年的老旧园区改造成现代化、低碳甚至零碳的科研园区,同时从科研用房、人才政策、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目前,南开区围绕推动海河实验室高标准运行,规划在“卫津路—复康路—红旗路—鞍山西道”4.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建设打造海河科学城,构建“一核两校三区五平台”格局:“一核”,即依托物创海河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打造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链条的创新中枢。“两校”,即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所百年名校,构建海河科学城的人文基柱。“三区”,即在核心区范围内建成科创街区、科智社区和科教校区。“五平台”,即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平台。

  围绕海河科学城的建设发展,南开区明确“分两步走”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总体框架基本成型,新增(含盘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载体约100万平方米、高端人才住宅(公寓)约55万平方米,展现出舒适宜居的科学城面貌,引聚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500名,引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0家,成为展示天津科技创新的窗口;到2030年,创新源头影响力辐射全球,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引聚平台、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聚集万名高水平人才,辐射带动千家产业主体,培育形成2至3家独角兽企业、3至5个引领全国的产业新赛道。

  “东核”是创新源头 “西核”是产业基地

  近几年,南开区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深化,建成启航系列科技主题楼宇、建设南开博士创业园、新建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个大学科技园、建设物创海河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00家,成功入选“科创中国”第二批试点城区,并在全国总榜排名第4,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

  从科贸街到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再到启航湾创新产业区,直至2021年提出的海河科学城,南开区以原科贸街区域为中心,形成“街—圈—区—城”的发展脉络,并以海河科学城为“东核”,以依托西营门3.8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启航创新城为“西核”,提出构建双核驱动空间布局。

  据介绍,“东核”的发展目标是利用5至8年时间,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性科学中心、全国重要的自主创新源头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成为天津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支撑。其范围基本与学府街范围重合,里面有天南大两所大学和14家中央和省部级科技院所集聚,将重点建设物创海河实验室,并争创国家实验室。“西核”拥有成片的老旧厂房,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空间,特别是拥有中心城区稀缺的小试和高端制造产业空间。“在‘东核’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新产品生产试制需要一定的生产场地,‘西核’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一些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受空间限制也需要拓展发展空间,我们可以把这些企业从‘东核’引流到‘西核’。因此,可以说‘东核’是创新的源头,‘西核’是产业的基地,双核驱动,南开区的产业才能‘孵’得大而且留得住。” 孙剑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