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这是幸福;老人在社区里老有所乐,这是幸福。一个家庭中,老人和孩子最牵动人心。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福祉,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殷殷嘱托,蕴含着浓浓的民生情怀。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高质量发展题中之义,在奔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一样也不能少。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是篇大文章,必须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兴建日间照料中心,开办老人家食堂,连续数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20项民心工程,幸福养老的梦想照进现实;打响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战,市级财政投入10亿元,两年新增学位13.4万个,让年轻父母们不再为“入园难”忧虑……这是一种力度,体现在舍得投入,拿出真金白银打造高品质服务供给,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体现在一年接着一年压茬推进,不断巩固、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建设,让服务规模越来越大、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备、服务质量越来越高。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打通“堵点”“痛点”“难点”,给老人和孩子带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对“一老一小”这个重大民生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务求实效。

  浓浓的为民情怀,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贴心专业的呵护,让许多老人重新焕发了精气神;开在家门口、保育费不高的幼儿园,为许多家庭卸下了财力和精力上的负担……看起来不大的事,对老百姓而言都是天大的事。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温暖,就由此而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价值观,在今天应具有新的内涵。致力于让群众享受到发展红利,将共享发展理念变为美好现实,从这个角度而言,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用温暖答好民生这张考卷,就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对群众急难愁盼感同身受,为找出解题良方殚精竭虑,带着亲人般的感情去做决策、定举措,在枝叶关情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从健全政策体系到完善市场机制,从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到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竭尽全力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正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才能找到民生工作的价值坐标,激发出强劲的服务动力。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就一定能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老人和孩子脸上绽放更加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