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柳绿桃红,北辰区西堤头镇刘快庄村一派旖旎春光。健身公园里,几个小男孩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老水塔下,一群老年人在跳着广场舞;足球场内,两拨队员正在绿茵争霸……漫步村庄处处生机勃勃,人人活力四射。
回顾村庄发展,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刘快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宝来说:“我们的发展也经历了经济发展模式粗放,单一追求经济‘量’增长的阶段,后来我们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让村子发展的步伐稳下来,走上多种业态互补可持续发展的求‘质’之路。把步子迈扎实,把路走瓷实,把道走宽,‘以质增效、质量并举’围绕生态做文章,让村民的幸福感提升达到最大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今的刘快庄村,巧用征地补偿盘活村集体资产,大胆探索生态农业,村集体年收入已突破4000万元,2021年实现从四星村向五星村的跨越,被确定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先进单位、镇级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这样的“量质转换”,是怎样实现的呢?天津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快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磊告诉我们,村子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强基、善治、发展、福民。
强基:强党建牢筑基础
我们先来看看刘快庄村近年来的各种荣誉——
2018年4月,第三届北辰区“十项文明”系列创建“文明村”称号;
2019年、2020年连续获得天津市四星村荣誉称号;
2020年5月,北辰区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2020年被评为天津市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1年被天津市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
2021年9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获得天津市五星村荣誉称号。
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刘快庄村党委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乡村自治为抓手,立足自身区域发展特色,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组织建设上用实功,在服务群众上出实招,在村庄发展上求实效,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刘快庄村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一个个党支部的考勤记录。爱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时代……“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变更了原来各党支部的名字。”刘快庄村年轻的党委副书记刘淼说,“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强化制度落实和支部建设,以党员考勤上墙和家门口挂牌亮身份的形式,从实从严狠抓党员管理和日常监督,推进党员队伍管理不断深化。”
组织建设为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刘快庄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强化乡村各项工作的重要支撑,积极完善村级各类配套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村务公开、村民议事”制度落实,认真履行两委议事规则、“六步决策法”“七步决策法”“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程序,让党员群众更加广泛地直接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从根本上全面促进村民参政议政积极性,大力推进乡村有效治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刘快庄村充分认识到政策部署转化为实际成效,狠抓落实才能彰显示范作用。“我们以党支部为单位,实施党员包户、支部包片、干部包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学雷锋活动、全域清洁化、创文创卫、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张宝来说,“这些年,无论是杨北公路、北环铁路,还是津宁高速,任何经过我们村的工程都畅通无阻,一是因为我们的民主决策,二是因为我们落实的效率高。”
善治:靠制度管理增效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客观而言,乡村治理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乡村治理,重在基层,也难在基层。因为村子发展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村民的很多不利于发展的习惯一时间也很难“拨乱反正”。“农村基层治理有很多困难,比如很多村民喜欢‘侵占’公共用地,这占一块放点杂物,那占一圈堆一堆废柴,其实你说他占了对他自己有多大好处吗?就是一种习惯。”说到当初的一些琐碎事,张宝来颇感头疼,“很多都是多少年的老熟人,着急上火伤感情。”后来,张宝来想到了两柄治理“利剑”。
一剑,以法治止纷争。“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乡村治理一定要靠法律法规,有了规章制度,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二剑,以自治树新风。通过疫情防控、创文创卫、志愿服务、扶困帮扶等工作,刘快庄村总结六个“常态化”工作模式,即“党建引领常态化,支部包片常态化,宣传工作常态化,网格管理常态化,企业参与常态化,责任奖惩常态化”,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
“去年我们重修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内容,共6章60条,利用村民代表网格化管理模式,入户走访征求意见,实现了100%入户率,完成了《村民自治章程》的推动和积分制工作,建立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监督管理手段。”张宝来说。
为了促进村子的长远发展,刘快庄村格外重视教育鼓励,先后出台了对高考优秀考生考入高校奖励、对本村经济组织成员且品优尚德的全日制在校生年度实行教育奖学金机制,从政策上鼓励本村学生博学笃行,不断提高村民整体教育水平。张宝来说:“村里有孩子考上一本985、211档次的大学,一次性奖励5000元,考上二本也有3000元奖励。2020年开始,村里的在校大学生每年按在校表现也有可能获得1000元的奖学金。”
发展:活经济三产联动
从津宁高速转上北杨线,大型木材基地、冷链物流、餐饮等企业矗立在道路两旁,这些,都是刘快庄村依托陆路港和交通区位优势发展起来的规模化产业。
近年来,刘快庄村巧用筹建陆路港征地补偿资金,以确权确股为基础,发展集体经济。2020年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划定2493户6812位股民股权权益,通过入“社”抱团谋发展,激发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同时为保值增收,购置四座公寓楼为村集体固定资产,进行长期投资,通过租金收益反哺村民,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依据政策文件,通过多次商讨考量促成全村5731人失地险参保全覆盖,保障全体村民享有平等公正的利益归属。2021年在全镇率先实现了股民收益兑现,让6812位股民第一次收到股份合作制所带来的切实红利。
“因为陆路港和交通区位优势,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物流、冷链、汽贸、商业、餐饮、服务等行业,增加村民就业,提升地区经济转型速度。”张宝来说,“我们还支持二产投向一产发展,让集体经济‘活’起来,2020年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占地425亩的志玲家庭农场‘稻香红雨’项目,发展稻田蟹混养农业,2021年我们又引进了总建设占地744亩的初芯农场设施农业项目稳步推进产业兴旺,村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天津市志玲家庭农场、初芯家庭农场总经理郭庆说:“这两块农场紧邻外环线,距市区的车程仅15分钟左右,吸引了不少天津本市、周围省市的游客,到农场的农副产品收获的时候,还可以给村民提供一些农副产品,又解决了近百人的就业问题。”
福民:谋福祉提振民生
“您看这条路两边的树,现在多挺拔,这都是当初我从霸州以10块一棵的价格买来种上的。”张宝来指着街边两排郁郁葱葱的绿树,脸上洋溢着对亲手设计打造的绿化作品的成就感。驱车在穿村小路上,你会发现,每有街口,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小公园供村民休憩。
刘快庄村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上下了真功夫,污水管网改造、雨水管网改造、户厕改造、路面硬化、自来水入户、供热改燃工程陆续完成,还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极大程度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为稳住村民“菜篮子”,2020年高质量完成1678㎡村市场建设,对市场实行统一整体招租管理,配备消防和检疫检验专员,保障村民饮食健康生活。
在这样的基础上,刘快庄村在“福”字上求实效。“乡村发展‘富民’,更要‘福民’。”驻村书记张磊说,“村子扩建完成一座占地40亩的综合性体育公园,建了7人制足球场,增加了600米塑胶健身步道和30多套健身器材,在基础设施上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感。”
助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关键。“‘白事不上酒,红事不铺张’,我们村有个红白理事会,鼓励村民简办红白事流程,喜事、丧事严格控制用餐桌数和饭菜标准,减轻村民的人情负担,每年为村民节约支出800多万元。”张宝来说。刘快庄村的红白理事会设立了奖惩机制,喜事、白事按照章程执行分别给予奖励。
村企业负责人老于是村里移风易俗的第一位示范者。2018年,老余母亲去世。丧礼未开始,红白理事会的工作人员先登门拜访。“起初,我不同意丧事从简。不是为别的,就怕丢面子。他们一遍遍给我做工作,还主动帮忙操持。”老于说,当时家里除了近亲属穿孝服,其余亲戚都戴白花,餐饮标准也从每桌700元降到了300元。不仅如此,村委会还免费提供了绢花制成的花篮、花圈和迎送宾客的大客车。
“作为第一批示范村,我们重点要增加村民的幸福指数,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在打造这个“三美四乡”方面,围绕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庭院,补齐短板。根据自身优势,着重在振兴产业上下功夫,提升我们的经济发展指数,造福我们的村民。”站在村口,张宝来又开始为村庄谋划着未来。
来源: 《小康》 ● 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