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带来活力

  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更能增添生活中的乐趣

  为加快推动我市体育强市建设、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健康水平,近日,天津市体育局发布关于征求《天津市“运动之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公告,其中明确了推动天津特色体育文化建设、加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建设、促进“三大球”项目竞技体育发展、举办国际顶级竞技体育赛事、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等7项行动目标、22个重点任务。

  行动目标

  01

  市民运动参与率更加扩大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显著增长,占户籍人口的48%以上,形成“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氛围。

  02

  体育运动设施、组织更加完备

  优化完善15分钟运动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50%以上的乡镇街道体育工作达到“四个有”,即:有体育公园、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有定期举办的乡镇街道(社区)运动会、有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区体育协会)。

  03

  体育赛事体系更加健全

  举办1项国际顶级赛事,10项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100项全市和国内有影响力的赛事,加快建成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城市。

  04

  体育展会体系逐步形成

  结合我市运动优势和会展条件,整合国家和其他城市的体育资源,在天津形成10个以上一流体育展会,成为全国知名体育展会城市。

  05

  体育产业更加发达

  引育体育企业,拉动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我市体育企业数量达到15000家,体育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450亿元。

  06

  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发展各类体育人才培养机构,高质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群众体育人才,成为全国知名的体育人才培养城市。

  07

  人民群众健康指数更高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保持在92%以上,使运动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成为推进天津健康发展的支撑性力量。

  重点任务

  (一)加速构建天津体育文化核心力,建设“人人崇尚体育、人人参与运动、人人身心健康”的运动活力大都市。

  1

  大力推动天津特色体育文化建设

  加强体育、文化、旅游等深入融合,促进“运动之都”宣传与推广。依托“排球之城”建设,发挥体育名人的经济社会价值,促进以“三大球”、“三小球”、冰雪运动为核心的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发挥我市体育类博物馆群落作用,大力弘扬以中华体育精神和天津女排精神为核心的天津体育精神,挖掘、整理、传承天津传统体育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文化。鼓励和引导具有正向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具有天津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体育艺术作品创作。加强群众性运动文化多元化建设,创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促进“运动+旅游”深度发展。

  2

  引导各类人群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广泛开展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农民、职工、机关干部、残疾人等体育运动。落实工间运动制度,推广居家健身活动和广播操、课间操,推进冰雪运动“七进”活动。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达标率保持90%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分别达到50%,青少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

  3

  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

  完善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实现区级体育总会全覆盖,50%的乡镇街道有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区体育协会),创建居民(村民)健身会800个。每年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000人,建立指导员和志愿者“二位一体”管理机制,推动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参与市民运动志愿服务活动。

  4

  提高体育运动智慧化服务水平

  整合我市现有线上赛事平台资源,完善体育运动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为群众提供运动教学、运动服务和赛事体验的“云服务”。培育在线运动、体育直播平台等体育新业态,鼓励体育明星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运动直播活动,传播运动知识,提供运动指导,拉动体育经济。

  5

  促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新时代竞技体育人才引育和培养规划,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发现和培育机制,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知名人士。将体育人才引进纳入“海河英才计划”,培育和引进体育管理、体育经济、体育赛事、体育文化等高层次体育人才,支持全球顶尖体育人才参与天津体育发展。

  (二)发挥竞技体育引领示范作用,建设“看比赛到天津”的体育赛事大都市。

  6

  加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建设

  各竞技体育项目与奥运接轨,以奥运带全运,做好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备战工作,努力保持奥运会贡献率全国先进水平。有针对性地做大做强女子排球、网球、男子举重、柔道、武术、自行车、女子水球、跳水、击剑、棒球等优势项目,加大对田径、游泳、体操和三大球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竞技水平。加强射箭、高尔夫、花样游泳、手球、曲棍球、空手道、跆拳道等潜优项目的发展。

  7

  促进“三大球”项目竞技体育发展

  全力打造排球之城。贯彻落实好《天津市加快推进“排球之城”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保持天津女排在亚洲排球俱乐部中的领先地位,具备与世界一流俱乐部竞争的实力。以国际一流排球俱乐部为目标,加快俱乐部职业化建设。构建国内一流排球青训体系,建设天津市排球训练中心。深入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推进足球发展的市区两级架构建设,提升天津足球竞技体育竞争力,女子足球保持全国领先行列,为各年龄组国家队输送人才。实施篮球运动奥运和全运战略。篮球方面,“十四五”期间实现成年男、女篮队伍进入职业联赛季后赛,青年女篮全运会获得奖牌,青年男篮力争全运会进入前八名,努力实现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赛事。

  8

  积极打造优势冰雪项目

  全面促进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天津市冬季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和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体系,保障天津运动员能够进入北京冬奥会参赛阵容。全面布局全国第十五届冬季运动会备战工作,努力在“十五冬”挤进冬季项目强省(市)行列。

  9

  优化体育赛事服务机制

  借助天津独特的历史、经济和文化背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服务机构和优质赛事资源,出台体育赛事服务规范化标准,提高赛事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市区两级动能,突出各区独特资源优势,出台赛事相关配套政策,吸引国际国内社会资本,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

  10

  举办1项国际顶级竞技体育赛事

  以竞技体育赛事为引领,搭建1+10+100的赛事体系,培育一批独具天津特色的品牌赛事,多渠道、多形式扩大赛事影响力,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动力和亮点。培育“一带一路”国际排球邀请赛等自主国际体育品牌赛事,引进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等一批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的国际顶级赛事。

  11

  举办10项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

  结合天津项目优势和市民运动喜好,策划举办排球、篮球、网球、乒乓球、高尔夫球、龙舟、城市马拉松、自行车、钓鱼、冰上项目、智能体育等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吸引优质赛事服务机构组织运营,吸引国际国内爱好者来津参加比赛。

  12

  举办100项全市和国内有影响力的赛事

  定期办好市区两级市民运动会和社区运动会,持续做强“足篮排三大球”“乒羽网三小球”业余联赛、五大社会足球比赛、“三八健康杯”、职工体育嘉年华、青年体育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系列冰雪比赛等品牌赛事。各区、体育协会、社会机构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扩大赛事影响力。

  (三)努力提升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建设“想运动有场地”的运动设施大都市。

  13

  加强健身理念正向引导

  倡导科学健身和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宣传,营造“想运动,到天津”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突出赛事活动向青少年、妇女、学生、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少数民族、残疾人等群体倾斜延伸,加强重点人群参与体育运动宣传和引导。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社区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节,丰富群众体育运动内容。

  14

  提升体育运动指导水平

  建立体育运动指导服务平台,普及体育运动知识和方法,提供体育运动信息服务。丰富拓展《科学健身一点通》电视栏目内容范畴,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公益讲座。推广个性化运动健身方法。创新“体医融合”服务模式,体育与卫生健康部门协同推动社区医疗机构医师开具运动处方。

  15

  统筹全市全民健身场地建设

  吸引政府、企业、金融、中介等各类机构,参与到我市各类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和各类场馆运营。市区两级政府要投入财政资金,持续完善15分钟运动圈。50%的乡镇街道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改造社区体育园500个。严格落实城市居住区体育场地规划设计标准要求,达到人均体育场地数量要求和质量标准,保证每个社区居民能够参加多样化的健身运动。加强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资源的公益性利用,重点建好海河下游带状公园、铁道健身公园、环团泊湖沿岸体育设施。

  16

  建设和完善各类运动场地

  以“排球之城”建设为着力点,完善“三大球”“三小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群众性排球、足球健身运动场地建设,配合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国家战略,扩大冰雪运动场地建设规模。各区要加强区级体育场馆建设和完善,吸引社会经营团队,全面向社会开放。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建设各类运动场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和运营各类运动比赛场馆,吸引运动爱好者参加培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比赛成绩,提高参加运动的积极性。

  17

  加强公共设施中的运动设施建设

  利用城市公共休闲场地,建设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健身广场等场地设施和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户外基地。突出做好体育公园建设与规划,结合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绿色屏障建设,新建、改扩建500个体育公园,力争使全市的公园都配有运动设施。

  (四)促进天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体育企业聚集”的体育产业大都市。

  18

  举办10个全国有影响力的体育展览会

  吸引国际国内体育会展专业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进入天津,充分利用国家会展中心、梅江会展中心等天津本地会展场馆资源,组织排球、篮球、乒乓球、渔具、房车、运动器材、冰上运动器具等10项国内知名的体育展会。加强对本地会展企业的扶持,支持有实力的本土体育会展企业完善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办展质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服务能力的专业化体育会展配套服务企业。

  19

  积极引育体育企业

  引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运营、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经纪、体育传媒、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等企业,力争我市体育企业数量达到15000家。

  20

  大力开展体育培训

  支持各类体育培训机构发展。利用体育公园和乡镇街道社区运动场地开展公益培训,让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成为群众体育人才的培训培养基地;利用专业运动场馆和训练基地开展专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努力把天津建成“练体育到天津”的体育人才培养大都市。

  21

  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体育服务综合体投入,支持、培育集体育、文化、健康、旅游、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打造体育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构建运动消费新动能,力争培育20个体育服务综合体。

  22

  优化体育产业布局

  建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带、海河水上运动产业带。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室内外冰雪运动场馆,打造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运动中心,支持蓟州发展冰雪产业。推动国家级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壮大西青、宝坻鞋服及健身器材生产制造产业集群和静海健康产业集群,支持静海区做强做大天津健康产业园,打造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

  根据相关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10月28日至2021年11月5日。此期间,如有意见建议,请以书面形式向天津市体育局提出,材料须签署真实姓名,并注明本人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不符合程序和要求的意见建议,不予受理。

  联系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118号

  联 系 人:许秀金,电话:022-2312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