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在西藏昌都,有这样一些人——90后小伙儿接到任务仅用了两小时就与未婚妻议定推迟婚期,义无返顾踏上雪域高原的帮扶之路;刚到高原三天,就投入了紧张的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疫情期间自费为受援地学生购买上万元口罩的援派教师;硬扛着高原反应足迹踏遍规划现场的住建局干部;自费送大骨节病患者去机场到北辰区治病的主治医师……这些人,就是天津对口支援西藏昌都的帮扶干部。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受援地人民的责任感,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传承有序的“援藏精神”。

  总有一种情怀让人无限景仰,总有一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在西藏昌都采访的日子里,我们无数次为这种情怀所打动,无数次为这种精神所感动;这种情怀叫大爱,这种精神叫援藏。

  援藏精神 是无私奉献

  天津与昌都相隔遥远,高山大川阻隔,环境气候差异很大,生活习俗不尽相同。藏区条件极为艰苦、工作极为辛苦、生活极为清苦,没有不畏困难的强大勇气,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不敢也不会迎接挑战的。

  援藏队员远离家乡、亲人,无论是队员本人,还是队员家属,都要克服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北辰区委网信办副主任张瑞超的话说,“没有极强的党性原则,没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大局意识是很难做到的。”援藏队员上雪山、下牧场、进乡村、访寺庙,他们与农牧民打成一片……他们用实际行动,坦露了赤诚的内心,展示了无私与大爱。他们像火种一样撒遍了昌都的山山水水,让冰封的雪域高原感受到他们带来的温度。

  在丁青县实验小学,采访团通过视频连线,采访了天津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北辰区河北工业大学天津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李亚娟。

  李亚娟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始终扎根在农村边远校教学一线。2018年3月,她成为首批“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的一员,赴西藏昌都丁青县中学。刚到丁青时,严重的高原反应令李亚娟难以招架,每天靠输液来维持着。然而,高原反应和家中两个学龄前孩子生病住院都没有阻挡她迅速投入到教学中的脚步,担起了八、九年级的教学重担。

  李亚娟是传道授业者,她针对当地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出了低起点、慢语速、抓基础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大部分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她还是民族团结的促进者。由于当地学生大部分都是住校生,节假日不休,李亚娟利用这些时间为学生做好考前准备,坚持与学生交流谈心。对于不会说汉语的学生,邀请班长充当翻译,了解他们的思想与学习情况,拉近师生关系。

  教育帮扶的关键在于帮教结合。李亚娟被丁青县中学聘为“永不走的援藏系列活动之教学大拜师”中的指导教师,与丁青的三位思政教师结对。秉持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在日常的教科研中,向当地教师传递内地教学改革理念,帮助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九年级五班有7人考上昌都市重点高级中学,有37人考上普通高级中学,升学率达到100%。

  在视频连线教室内,丁青县实验小学教师谢丹丹说:“这个教室是北辰区拓甫科技助力北辰丁青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公益项目援建的,北辰区实验小学和丁青县实验小学为了实现两所学校的有效交流,通过这个教室,两地教研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上教研互动。”北辰区实验小学校长周红芳也说,“未来两地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开展更多形式的直播互动,不仅仅限于教师之间,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展示,互相借鉴,互相成长 ,让‘两地’成为‘一地’。”

  援藏精神 是人民至上

  “人民利益至上”是“援藏精神”的灵魂所系。

  在西藏,有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藏族群众的健康。这种病就是大骨节病,是以软骨坏死为主的变形性骨关节病,患者以身材矮小、短指、关节畸形、步态异常等为特征。西藏昌都地区是该病的高发区,调查显示,当地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边坝、丁青等5个县,临床患病率高达58.43%,受威胁群众近20万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政策支持下,通过改水、换粮、迁徙、宣教等一系列举措,自2018年起,西藏已经连续3年无儿童新发病例。但由于大骨节病一般在儿童时期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因此,目前患病人群大多是20年前出生的、现在正值青壮年的藏族同胞。同时,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庞大的患病基础数据影响,目前患病率仍高达25%,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对现有病例的救治。

  自2016年起,北辰医院开始了对口西藏的医疗帮扶工作,并与昌都丁青县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在帮扶工作中,当地大骨节病患者的治疗、生活困境让北辰医院倍加关注。于是,北辰医院开展了帮扶西藏丁青地区大骨节病康复活动。通过技术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康复,就可以恢复关节功能。北辰医院充分调配运动损伤组、老年创伤医学组、脊柱组、关节科的医疗资源,给他们搭建了一个专业、舒适的关节康复平台,全面降低治疗费用,免费提供生活所需,实现津藏两地全流程术后康复管理,为他们扫除一切后顾之忧。

  不久前,日珠等9名大骨节病患者从西藏来到天津北辰医院接受救治。住院期间,北辰医院为他们精心搭配营养餐,随行家属的陪护床也第一时间调配到位。考虑到语言不通,护士们为他们制作了姓名牌。北辰医院召集了志愿者加入陪伴诊疗、康复的全过程,还请来了来自西藏的挂职干部仁青泽措充当翻译。

  为了让丁青县这9名患者得到全流程照顾,正在丁青县人民医院的北辰医院骨关节科援藏医生张乾,本该“回家”了,但他决定继续驻守丁青县一段时间,等待9位同胞回到丁青县康复平稳后再返津。他负责在当地筛查病人、整理患者的资料,白天在丁青县人民医院诊治患者,晚上就成为丁青县与北辰区联系的纽带。每位患者的病情程度、手术初步方案、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费用……因这些藏族同胞从没离开过家乡,订机票、定行程等等,都是他一手操办。

  采访团在昌都期间,恰逢9名患者返回昌都。“去天津之前,我腿疼得不能走路,真的很感谢天津医生,我终于能正常走路了。“康复成功的日珠感激地说。“藏汉人民一家亲,我们希望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生,让当地大骨节病患者不用奔波千里来津求医,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实现‘正常走路’的心愿。”北辰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许建辉说。

  援藏精神 是不畏艰辛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是“援藏精神”的价值底色,也是“援藏精神”的基本维度。

  昌都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天津援藏前方指挥部领队杨灏说:“从1995年开始,咱们天津对口援藏第一批的前辈们就来到了雪域高原。那时候的条件更加艰苦,但是我们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的风格,一批接着一批,一茬接着一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在雪域高原发扬了我们天津干部的良好精神,也展现了我们天津干部良好作风,书写了澜沧江畔的海河情。”

  “在昌都,海拔最高的县就是在丁青,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生活也更加艰苦。但是一批批在丁青的援藏干部,更好的发挥了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倾全国之力对西藏赋予了更加倾斜的政策。”杨灏说,“我们也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北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以及全市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明确了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对昌都各领域的帮扶力度,使丁青在西藏74个县中提前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任务,提前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丁青县牧区的牧民家里,采访团巧遇前来为牧民欧珠措姆复诊的第11批援藏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来自北辰医院心内科的主治医生冯琛,9月1日才刚刚抵达丁青,在短暂的休整后,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在被问及能否适应高原工作条件的艰苦时,冯琛说:“苦是肯定的,我们要经常对边远牧区送医送药,因为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冠心病、慢性心衰等基础疾病相对较多,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治疗,但是,我们医疗援助的目的就是为当地留下一支能战斗、不退缩而且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所以那点苦不算什么。”

  丁青县人民医院院长郎卡降泽提到援藏医疗队时十分感动,“长期以来北辰医院和北辰中医院的医疗专家组从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医院的管理和业务的提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丁青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严俊说,“我们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在发扬‘援藏精神’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干部培养,近年来,安排了5名丁青县优秀年轻干部赴天津相关部门挂职学习,组织村居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财政业务骨干、基层一线医疗人员200余人次前往天津进行培训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同时,始终把援藏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牢抓实党建工作,教育引导援藏干部当好先锋表率,着力打造了一支政治上可靠、工作上敬业、纪律上严明的援藏工作队伍。今年,我们第九批援藏干部中,获得国家级荣誉1人,省部级荣誉2人,丁青县工作组还荣获了天津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杨灏说:“援藏工作,是人生难得的一次体验;援藏工作,是津藏兄弟情谊的延续。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弘扬好‘援藏精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按照天津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们在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倾注力量,做好昌都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在我们对口支援的卡若区、丁青县、江达县、贡觉县,要打造好我们帮扶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加大对产业方面的支持力度。特别像在丁青我们做的很好的‘津鹏模式’,我们还要在更多领域、更多行业、更多县区去推广落地,进一步增强昌都市自身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加大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让各民族像石榴籽儿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不断浇灌我们津藏间民族团结的友谊之花。”

  本次“天津北辰·西藏丁青‘民族团结一家亲·乡村振兴携手行’”活动领队、北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鞠振强诗人般感慨:“雄鹰见证蓝天的高远,雪山彰显大地的壮阔。我们,不虚此行!”

  撰文 摄影 摄像/吉宝刚 王巍 程旭亮

  联合报道/天津市北辰区委宣传部

  天津市北辰区委统战部

  天津市北辰区委网信办

  天津市北辰区合作交流办

  天津市北辰区文化旅游局

  天津市北辰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

  支持报道/天津市北辰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吉宝刚 王巍 程旭亮

  来源: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