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是守护健康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不辞劳苦浑汗如雨的车间工人;是大街小巷奔波往复的外卖小哥;是迎难而上不断创新的科研人员;是美化环境守候黎明的环卫工人……我们,祝各行各业,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你”,节日快乐!

  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3位奋斗在平凡岗位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是认真钻研的车间女工、新兴技术的研发工程师、把关严格的工程材料管理人,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车间女工武海叶:踏实肯干 小岗位创造出了大效益

  头发在后脑勺扎成一个利落的“丸子”,刘海梳得整齐,脸上化着清透的淡妆,如果不是看到被线轴弄脏的双手,不会有人相信,35岁的武海叶是一名线缆车间的女工。

  2006年从技校毕业后,武海叶来到了天津金山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了导体车间束丝组,成为了一名工人,而这其实与她所学的计算机专业并不对口,“成为工人我觉得也挺好的,既然来了,咱就跟着师傅好好学,好好干。”淡如水的性格,让武海叶留了下来。

  武海叶负责的工作是“束丝”,是电线电缆制作的第一步。她需要将一捆捆金属单丝绕成线轴,放上机器,让每一根单丝通过分线盘和绞线机,最终绞成一股线缆。束丝后的线缆,会根据不同需要,用于生产各种电线电缆,最后被用在众多传统和新兴行业中。

  束丝工作看似简单,但却并不容易。线缆的用途不同,束丝需要用的金属单丝,从十几根到六十几根不等,一根单丝缠成的线轴轻的八九公斤,重的则要十一二公斤。工作中,武海叶需要将一捆捆线轴抬上机器,再固定好,也因此,武海叶的左肩落下了肩周炎,“这算是我们的职业病,阴天下雨的时候可能会有点不舒服。”

  为了保证机器在最快速度下正常运转且生产出的线缆符合标准,只要在工作岗位上,武海叶就要往返于每一台机器间,时刻关注着机器的运行状态,摸一摸绞成的线缆,以便随时发现问题。

  2019年前后,公司到了一批新的束丝机器。作为束丝组组长,武海叶率先操作。但操作的过程中,她发现,按照技术指导完成束丝的线缆,并不平整圆润,“这样生产的线缆都是废的”。于是,她和两三位同事开始研究,改变单丝的排列顺序、调整分线盘的位置、改动绞机的节距齿轮,调整单丝张力……一点点摸索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新机器绞出的线缆终于变得圆滑,摸不到起鼓的棱角了。

  就在大家都很高兴的时候,武海叶又发现了新问题——停车断线。“相对粗一点的单丝不会断,但0.15mm、0.18mm这种很细的单丝,机器停止后,线缆就会断裂。”她和同事们又继续查找原因,最终她发现,调整机器气压,断线的位置也会改变,又经过反复的试验,停车断线的问题不再出现。

  在武海叶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束丝难题解决了,束丝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束丝班组的产量也提升了30%,创造了公司近30年班组的最高记录。最近五年来,武海叶带领的束丝班组,不仅生产效率提高30%,铜丝的定额损耗也从1.0%降低到0.3%,累计节约了90多万元的原材料。

  曾经那些一起走进工厂的同学,很多都已经转行,但武海叶仍然坚守在车间一线,2014年武海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2020年,她又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认真干好每一天的工作,脚踏实地的生活,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工程师李洪艳:攻坚克难 做技术团队的一把尖刀

  1987年出生的李洪艳就是这个领域的一名工程师,她在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教育装备领域研发工程师,看起来文静腼腆的她,谈起专业来头头是道,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专业学校为了适应互联网+汽车智能产业迅猛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加强了面向智能汽车制造、汽车智能系统装调、车联网产品应用等相关领域的培训。智能网联人才不能只会纸上谈兵,实操经验也很重要。”天津作为国内唯一一个拥有车联网双先导区的城市,见证着新能源汽车加快向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交通智能网联迎来规模化部署和推广的有利时机。

  2006年,李洪艳从河北唐山来到天津,在河北工业大学先后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就一直在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在这里,我从一名学不知用的懵懂大学生到软硬件技术兼备的资深工程师,开始总体负责公司嵌入式程序设计、组态编程以及硬件电路设计工作。”公司的项目给了她很多实践机会,李洪艳先后主持多款公司核心产品开发,包含丰田全球首发的电动汽车线上充电检查设备、智能交流充电桩双充系统、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测试与验证车、智能汽车技术培训课程资源平台等产品开发。

  在公司的展厅,李洪艳在向一名客户解说他们的教学设备:“这是一台长城H6电控发动机检测诊断实训教学系统,这个车型是出口马达加斯加的鲁班工坊项目,我们设计的实训教学设备模仿了车辆的电动照明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箱,我们会在里面设置故障的核心电路程序,外接一体机,学生通过学习,实际操作排除故障,具有诊断系统的诊断仪来判断对错。有的学生毕业去4S店做售后维护,用人单位需要学生去了马上上手,这个设备就能让学生提前实际操作,一通百通。”

  李洪艳对于技术的不懈追求中,也饱含了对用户对社会的观察和关怀。她主持参与了5个新能源风光互补、新能源光伏发电充电站的建设工作,还主持研发了智能语音双充电系统的充电桩,这种充电桩的产生是在她担任2015年公司党支部成立“充电桩攻坚小组”项目组长的过程中研发出来的。

  “我观察到很多人在第一次使用充电桩时,不熟悉具体的流程,需要时间阅读说明,并且一旦出现问题还要拨打人工客服进行沟通,对此我研发了这款智能语音双充电系统的充电桩,它可以提前输入设定好的常用问题,用户使用语音提问,充电桩播放语音回答,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体验,令首次使用的用户也能掌握充电流程,这一产品也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李洪艳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智能汽车技术装备领域崭露头角,她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还带领团队顺利完成多项紧急或者重大项目,任务越急、越重,她越有干劲儿,多少个黑夜白昼,她将工作摆在案头不曾合眼,多少个深夜凌晨,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抢时间,抢质量。

  为此她被称为“公司技术团队的一把尖刀”,有极强的模范带头作用。她荣获了西青区第五届、第六届专业技术优秀青年技术骨干称号,2022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路政后勤白国明:甘于奉献 忙碌中收获了很多幸福

  在很多人眼中,49岁的白国明,是一个从不知累的永动机。

  白国明是武清区市政工程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材料部部长。很多人初听他的岗位,会先入为主地觉得不会有多繁忙,但恰恰相反,白国明的工作不仅琐碎繁多,而且还要有沟通协调的能力,细致入微的心思。

  “我在单位内主管后勤,在外面施工的时候,主管的是材料。后勤工作要保障好,材料工作更是耗费精力。”市政工程施工的材料有很多,碎石、沥青、混凝土、便道砖、路沿石、绿化植物等等,“比如要的树苗直径是20厘米的,那我就需要去苗圃拿着尺一棵棵的测量,保证所有苗木材料合格,或者一些需要的砖石材料破损了,都要挑出来,联系厂家调换……”

  当材料送到工地时,无论是午夜还是凌晨,白国明都要迅速赶到施工现场,对所有材料进行二次检查,然后再签收。为了随叫随到,从管理材料那天起,白国明的手机就是24小时待机状态。最忙碌的时候,为赶工期,他在工地旁的帐篷内住了一周,以便随时验收材料,家里母亲、岳父重病卧床多年,全靠爱人一个人奔波照顾,他其实心里一直过意不去,但他说,“我们施工的地方,都是市政工程,关系到百姓的民生,不能在我这耽搁了。”

  工作虽然忙碌,但当同事朋友有维修电器或水暖的事情,找他帮忙时,他从不拒绝。他帮忙时的细致和利落,也会得到大家的夸赞。2020年,武清区为通过园林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从而解决园林废弃处理难题的“王凯名师工作室”授牌,因为手巧,白国明又多了一份不给钱的“兼职”。

  从2020年3月,受邀进入工作室以来,白国明将午休、下班、节假日的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室的工作中。

  一些枯死的树木,把它们变废为宝。树干能变成如工艺品般的拱门;树枝层叠交叉在一起,能变成造型各异的小鹿;废弃的铁丝,经过巧妙地组合,就变成了一朵朵“蒲公英”。如今,白国明制作的大型废物再利用景观被安放在很多地方,文化公园、西苑公园、翠亨大道……

  “制作的过程需要焊接,这两年多,我的眼睛被电焊灼伤过3次了……”白国明笑笑说,“家人也劝过我,不要再做了,但是我不想放弃,每次看到自己做的景观,听到别人的认可,我都非常高兴。”

  多年的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也让白国明获得了不少荣誉,他是单位的优秀党员,也是先进个人。这个五一劳动节,白国明不仅要上班,还接了不少亲朋好友的“订单”,“有的让我帮忙去修水管、有的修灯,我还得去做绿化景观,虽然挺忙,但干一行咱就爱一行,而且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幸福感。”

  其实,他们是众多劳动者的缩影,我们每一天,都在平凡的岗位上,进行着不平凡的奋斗,用劳动绘就幸福,用努力书写人生,踏实肯干、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闪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