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自贸试验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2792户,同比增长18.09%,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56家,同比增长22.49 %;备案境外投资机构30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1.44亿美元;实现税收收入(全口径)565.34亿元,增长20.14%。
创新举措贡献“天津经验”
挂牌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502项制度创新措施,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占全国集中复制推广的18.6%,有效发挥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的引领作用。2021年,通过对过去五年477项制度创新成果进行全面评估,摸清制度创新底数,形成了差异化改革、特色化探索的“天津经验”,这些经验为自贸试验区明确下一步制度创新的用力方向提供了基础保障。
自贸联动服务国家战略
围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跨区域合作、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立联动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已累计承接非首都功能重点项目超4000个,注册资本近6000亿元。此外,天津自贸试验区加速构建联动发展新格局,建立政务服务京津自贸区通办联动机制,以政务服务改革促进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已推出3批153项“同事同标”事项。京津两地市级政务服务中心通过采取“互派人员,互设窗口”方式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提出696个事项办理服务。
滨海新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办与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签订《津冀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推行“就近交件、形式审查、材料流转、属地办理、异地送达”服务模式,首批各自30项商事登记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目前,已建成的“京津冀+雄安(3+1)”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有119个事项上线办理,惠企便民服务半径不断扩大。
融资租赁稳居全国龙头地位
2021年首次年度船舶租赁突破100艘,同比增长181%。截至2021年底,自贸试验区内各类租赁企业4009家,注册资本6776.47亿元。其中,东疆片区船舶租赁、海工租赁、离岸租赁、飞机资产交易业务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商业保理增资势头强劲。截至2021年底,自贸试验区内共有各类保理企业531家,商业保理资产规模达2840亿元。其中,中心商务片区成为国内首个承接商业保理省级权限区域。汽车平行进口实现创新突破。天津口岸全年进口平行车辆数超2.5万辆,进口额225亿元,全国占比达60%以上。保税维修加速发展。全年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158.91亿元,同比增长73.79%。跨境电商提速增效。2021年滨海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单量2848万单,交易额约48.68亿元,占全市九成以上。生物医药取得重要阶段性发展成果。2021年机场片区已批准天津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共7个批次、2个品规药品,进口货值超1000万,大幅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同时吸引了罗氏制药等知名企业落户。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推进。FT功能实现更大突破,至2021年底,区内主体累计新开立本外币账户11.5万个,办理跨境收支2937.8亿美元,占全市的23.9%,办理结售汇1302.2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5788.9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市40%,有力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天津官方微博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