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我市自2017年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在全市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2400余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市每年签约总人数保持在400万人左右。家庭医生们不仅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更通过长期服务让居民身边多了一位可咨询、可看诊、可问药、可交心的医生朋友。
定期入户随访,提供疾病康复、用药咨询,指导饮食、养生、保健,经过4年多的推进,我市走出了一条顶层设计、部门合力、基层落地、居民受益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路径,许多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面周到的健康服务,大家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不断提高。
如今,我市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都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生3人组成,每个团队平均签约1500—2000名居民,优先覆盖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患者、残疾人、孕产妇、儿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低保五保等10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团队每年组织对120余万名60岁以上签约居民开展健康体检;每年对10类重点人群开展常规检验、导尿、康复治疗等特需上门服务4.6万余次;对109万名高血压、40万名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4次健康随访,使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75%以上;每年开具慢病用药长处方360万张,有效满足了签约慢病患者用药需求。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为签约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务,还逐步引导签约居民形成了“首诊在基层”的就医模式,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逐步向基层首诊分流。截至目前,我市基层诊疗人次占比已由原来的34.4%提升至40.3%,提高了6个百分点。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基层服务模式转型,充实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鼓励大医院资源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加强签约服务内涵建设、提高签约服务考核精准度,从五方面入手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签约履约质量。
在全市推行医生签约服务准入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参与组建符合标准的家庭医生团队,在所在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享受同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项政策。
建立全科医生信息交流平台,发挥二三级医疗机构卒中、胸痛、创伤、儿科、妇产五个中心的作用,引导二三级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选择,通过全专联合、多点执业、购买服务、退休返聘等形式,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组建或加入基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高水平签约服务。
建立“以家庭医生团队为服务主体”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推行“预约就诊—定向分诊—诊前健康管理服务—诊间就医取药—诊后付费—复诊预约”的标准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便利性和居民就医感受。
家庭医生团队依法依约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基础性签约服务外,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及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针对签约居民健康需求挖掘服务潜力,开发提供个性化有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其中特别要将重点人群个性化医疗健康需求放在优先考虑位置。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办法,从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居民满意度等不同维度,建立以服务供给为导向的核心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家庭医生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合理提高收入水平,提升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