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天津|新闻|城市|视频|体育|美食|时尚|乐购|文娱|旅游|汽车|教育|健康|同城|图集|惠购|世界杯

|注册|邮箱

新浪天津> 健康>心理情感>正文

心理学解析我们为何喜欢伤感音乐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2013年11月20日【评论0条】字号:T|T

  悲伤是一种我们通常会设法避免的情绪。可我们为什么又喜欢听让人伤感的音乐哪?

  搞音乐的人和哲学家对此都大惑不解。悲伤的音乐会引发人的激情。而这种由音乐引发的伤感,似乎能给人带来愉悦。这是什么原因?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著名的情感宣泄概念:当完全置身在一种不良情绪中时,音乐(或戏剧)能让我们得到净化。

  尽管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如果文艺欣赏范畴中的悲伤,和真实生活中的悲伤不是一码事的话,情况会怎样哪?

  今年夏天在《心理学前沿》期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我和我的同事探讨了“音乐情感”问题,其中包括音乐带给听众的感受情绪(felt emotion),以及听众评判音乐要表达内容的感知情绪(perceived emotion)。通过把这两种相互重合的情绪分开,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希望能增加对伤感音乐的了解。

  共有四十四个人参与了我们的实验。我们请他们听了三首音乐片段,每段约有三十秒时长。这三个片段分别是米哈伊尔·格林卡的“离别”(F小调),菲利克斯·布卢曼菲尔德的“海上”(G小调),以及安立奎·伊格莱希亚斯的“音乐会快板”(升C大调,虽然这个片段是G大调,我们把它改成了G小调)。

  我们对小调很感兴趣,因为它通常都和伤感音乐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们没用有名的曲目,以免因为受试者熟悉这些作品而影响实验。

  (参加实验的男女数量基本相当,懂音乐的和不懂音乐的人数也大体相等,虽然这样的安排后来表明对我们的调查结果没有什么影响。)

  每个参与者都会听一个音乐片段,然后就自己的感受回答一个问题:“在听这段音乐时,你的感受如何?”然后让他听这个音乐片段的“欢快”版--如,换成用大调--并回答同样的问题。接着,再让他听这个片段的伤感和欢快版,每次都要回答一个旨在引发感知情绪的有关其他听众的问题:“一般人听到这个曲子会有什么感受?”

  (这有点儿简化:在实际研究中,参与者回答感受和感知问题,以及听伤感和欢快音乐片段的顺序,每个参与者的安排都不一样。)

  参与者通过对62个与情绪有关的描述性词汇和句子进行评判来回答每个问题--从快乐到悲伤,从活泼到严肃,从壮烈到愁苦--从0分(一点儿没有)到4分(很强烈)。

  和预计的一样,我们发现,感受情绪和感知情绪并不绝对一致。虽然伤感的音乐让人既感受也感知到“悲伤”(比如,沮丧,陷于沉思以及痛苦等),但听众并没有像他们感知到的那样,实际感受到同样的“悲伤”。同样,在听悲伤的乐曲时,听众要比感知到的能更多感受到“浪漫”(比如,陶醉,喜欢和喜爱)和“愉快”的情感(比如,愉快,活泼,以及感觉像在翩翩起舞)。

  同样的情况也会在欢快的乐曲中出现:感知到的愉悦情绪,要比感受到的打分高。总体来说,在情感分类中,在一特点音调中,感知到的情绪要比感受到的情绪打分高。

  但是,在听悲伤的音乐时,在这两种情感间,会产生紧张和消沉感。我们该怎样理解这种差异?

  一种答案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的情感都直接和某一对象或产生它的环境有关。但当我们听悲伤的乐曲(或观看一部让人感伤的电影或读一部悲情小说)时,我们会感觉到这首乐曲(或电影或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真实威胁和危险。

  如果这个观点能成立,那么我们在听悲伤音乐时的感受,就可以被认为是“替代情感”。这里没有直接引发情绪的对象或环境,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样。替代情感能避免受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应物引发的不愉快事情的影响,而同时能在二者的相似性中汲取力量。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替代情感。这样,就能提高对被我们忽视掉的情绪系统特点的认识--即它对除了显而易见的需要或威胁以外事物的敏感性。在我们被伤感音乐的美妙感动得潸然泪下时,我们是在体验我们情感性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可能包含对艺术体验重要性意义的理解--也包括作为人的我们自己。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简介|新浪天津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