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不愿上学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孩子甚至一到学校就出现头痛、肚子痛等症状,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装病从而逃避上学,其实,孩子真的有可能是病了,是心病——学校恐惧症。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余金龙副教授指出,学校恐惧症(简称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通过明显的焦虑和躯体症状的结合,而体现出来的对上学的非理性紧张和恐惧。
学校恐惧症的三个“特征”
患了学校恐惧症的孩子,家长不应以为他是在装病,因为孩子不是故意的,他确有躯体不适感,而且是用躯体的不适来表达心理的异常,在心理学上叫“躯体化”。这类孩子通常表现出三个特征———
1、害怕上学,常因头痛、腹痛、浑身无力等不上学,但留在家里则症状减轻或表现正常。每当上学(幼儿园)就哭泣、吵闹和焦虑不安,甚至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其去上学,孩子会表现出上课时紧张,不敢正视老师,怕被提问;若被提问,则手心出汗,心慌意乱。到了学校的孩子常因恐惧而不断给父母打电话,哀求哭诉,要求回家。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孩子的焦虑则马上缓解。
3、焦虑可表现为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尿频、遗尿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周一加重,周末缓解。也有的孩子为了不上学而采取极端行为,如毁物、攻击父母、自伤,整天上网等;有一些孩子则情绪低落消沉、嗜睡,也可出现抑郁和幻听幻觉等一过性精神病性症状。
学校恐惧症的形成 或因父母溺爱太过
学校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余金龙主任解释说,一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小被父母溺爱太过,养尊处优,在父母的保护中成长,后果是孩子真我中的力量和自主性被抑制,人格得不到健康发展;过度溺爱的孩子耐不得烦,过度保护的孩子内心缺乏力量、对外缺乏安全感。二是现在的家庭人口较少,孩子多半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家庭中形成的关系也很少,不外乎父亲母亲、父子、母子等几种。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当来到学校,突然面对那么多的人和那么多的关系,有些孩子不适应是难免的。
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内心没有力量、外部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面对比家庭复杂的竞争环境时,他们往往感觉很辛苦,很无助,出现厌学、逃学,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见到甚至想到学习或学校就心烦紧张恐惧,这个时候就要警惕是否有学校恐惧症了。
治疗学校恐惧症 父母要懂得放手
孩子出现学校恐惧症应该怎么治疗呢?这是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余金龙主任表示,学校恐惧症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从心理和药物两方面来着手,当然更少不了父母的协助。家长要学会对孩子放手,训练孩子去独立,让孩子的内心力量得到提升。“我们希望父母能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生,帮助提高孩子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