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罗景山团队成员在进行水分解制氢研究
初冬的早晨,南开大学—海螺集团“二氧化碳资源化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内一派忙碌景象。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罗景山和团队成员,在测试一款二氧化碳还原制备合成气催化剂的转换效率及其稳定性。
“这种催化剂能否稳定运行,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只有把系统中的每个部分都研究清楚,才能最终获得一个高效稳定的二氧化碳还原电堆,从而顺利实现交付。”罗景山所说的,是南开大学与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螺集团)合作的“二氧化碳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为如约于2026年年底交付一整套二氧化碳还原系统及技术方案,罗景山和团队成员争分夺秒开展技术攻关,推进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合成气技术研究,探索水泥行业碳减排途径和解决方案。
从小立志用科技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罗景山,多年来一直聚焦于光/电催化制氢和二氧化碳还原,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曾创下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还原世界纪录,其团队在水分解制氢、二氧化碳还原转化上取得了多项成果。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罗景山摒弃论文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主动和海螺集团对接,为水泥行业碳减排提供新思路。结合团队研究优势,他们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合成气,替代煤作为水泥窑烧制燃料,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帮助水泥行业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降低10%至20%,并可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再生燃料和化学品,应用于能源和化工行业。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还可以推广到钢铁加工厂和火电厂等高二氧化碳排放工业。
“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我们要在科研报国的路上奋力前行,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世界科技前沿方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罗景山同时表示,学校持续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了专业学院和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
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南开大学,这既是青年教师的奋斗坐标,也是学生的人生理想。
这学期开始攻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的佟泽栋,一边从事超分子方向研究,一边作为青年创业者、“氯之家”团队负责人,继续这一南开大学首批入驻天开高教科创园的科技型本科生自我创业项目。目前,“氯之家”与天津渤海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初步达成中试合作意向,结合上下游产业合作链,预计一期首批产品测试生产可达5万件/月。
怀着“发挥自己专业优势,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希望,佟泽栋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技发展给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决心将个人奋斗目标融入科技强国的时代需要中。
“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南开大学不遗余力地提供科技支撑。”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常务副部长李中介绍说,学校专门出台了《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有组织科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开展有组织科研;巩固基础学科优势,加强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布局,学校近年不断强化“从0到1”的原创研究,培育产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立足创新策源地、经济增长极、人才储备库等多重定位,学校着力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推动高标准对接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促进成果转化提质增速,带动信创、材料、环保、药物、新能源等新型交叉学科的快速进步。
“我们还将以问题为导向高质量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赋予各级重大创新平台和承接重大项目的团队更大自主权。同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范式,引导并配合地方、企业在学校探索推行关键项目‘揭榜挂帅’,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李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