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天津市卫健委召开“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防治”主题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先夺介绍了本市目前儿科诊疗的相关情况。
每年的冬春季,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今年“十一”假期过后,本市儿科诊疗量开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前期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居多,近期,流感的发病率开始逐步攀升,同时叠加其他呼吸道疾病,本市儿科诊疗压力增大。
刘先夺介绍:“市卫健委与医保等部门联动,强化相关药品储备供应保障,目前,我市门急诊和住院以及药品等医疗资源比较充足。我市能够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现有128家,这些医疗机构具备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早诊早治和康复期管理能力,患儿可以根据病情、就近选择,避免集中在大医院。”
“目前,本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约为1.14名,高于国家卫健委到2025年达到0.87名的要求,加上中医儿科、全科医生的补充,全市整体儿科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刘先夺表示,今年冬春季流感高峰期提前,诊疗需求增加明显、供需平衡受到影响,再加上习惯优先选择儿童医院以及大型综合医院就诊,就出现了大医院局部的“儿科爆满”现象。
为此,市卫生健康委立即着手全市调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开展儿科诊疗服务,大大缓解儿童医院和部分大的综合医院儿科压力。刘先夺说:“据最新监测信息,全市儿科门急诊量已连续3天下降,儿科就诊需求趋缓,我们将密切监测儿童就诊量的变化趋势。”
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数据监测显示,进入流感流行季节,全市发热门诊和成人内科急诊也呈现上升态势,但目前总体可控;住院患者和重症患者总量没有明显变化。
刘先夺表示,针对就诊高峰提前到来问题,市卫生健康委根据冬春季传染病发病规律和特点,在“十一”假期后已着手启动了应对今年诊疗高峰期的各项机制,强化医疗救治保障。
市卫健委坚持全市儿科门诊、发热门诊、急诊和在院患者诊疗数据日监测,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应对。每周监测公立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相关重点药品销存情况,及时掌握就医需求,及时调度医疗资源,确保各医疗机构信息畅通,全市一盘棋。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预约诊疗,同时调度大型医院及时采取增加号源、增加诊室、建立支援梯队等措施应对诊疗高峰,尽可能缩短就医等候时长。
针对冬春季高发的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感染等疾病,本市组织市级专家开展了多场次诊疗技术业务培训,提升各级医疗机构间儿科诊疗的同质化、规范化水平。同时,依托区域医联体和专科联盟体系,指导下级医院及时识别重症患者,强化救治,对超出诊疗能力的及时上转患者,确保患者获得更好救治效果。
本市加快推进中医医院儿科“能开尽开”,目前,全市21家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儿科门诊;发挥中医儿科适宜技术优势,运用特色中药制剂以及中医适宜技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通过开设儿科门诊或依托全科门诊,与二三级医院合作建设儿科特色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等方式,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同时通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项目,强化全科医生诊疗能力,满足儿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