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发车现场。 记者 张磊 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10年来,天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贸易往来、人文交流、投资合作等领域创新突破,一个个品牌项目闪耀丝路,在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天津智慧的同时,对外开放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与世界携手共享发展机遇。
特色中欧班列赋能地方发展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借助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天津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中欧班列,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马力”。
2022年9月底,天津首单“保税+”中欧班列运行模式业务在东疆综合保税区落地,这是我市在该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尝试。这批出口俄罗斯的洗衣机、洗碗机、空调等白色家电,贸易额总计1400万元,企业利用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可以提前享受到出口退税,加快资金回笼。前不久,这一模式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2023年度最佳实践案例。
今年3月,在市商务局、东疆综保区管委会、东疆海关、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天津东疆国际班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推动下,二手车“搭乘”上“保税+”中欧班列的快车,21辆旧马自达牌1998ML越野车被运往俄罗斯。作为我市新兴产业之一,二手车“出海”再添新模式。截至今年8月底,天津发运的“保税+”货物达到334标准箱,货值约804万美元。
“从线路上看,天津经过二连浩特到达莫斯科的距离比较近,在海运基础上,铁路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于企业来说多了一种选择。”东疆综保区管委会自贸局局长刘庆良说,“我们希望为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推进多式联运一体化发展,这给区域发展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
市商务局贸发处主任科员宣晓波表示:“‘保税+’模式发挥了中欧班列安全、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保障中欧贸易往来的重要物流通道,在促进天津外贸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由‘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升级。今后,我们还计划拓展笼车班列、新能源车专列、跨境电商专列等特色化业务,让更多的外贸企业参与其中。”
天津职教模式“丝路开花”
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中,一幅世界地图引人注目,一个个被点亮的位置,记录着鲁班工坊“走出去”的脚步。今年7月,由我市10余所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申报的《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获得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鲁班工坊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天津原创并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通过将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技术装备、教学资源与世界分享,为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产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
自2016年首个鲁班工坊创立以来,这一模式已经走进泰国、英国、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肯尼亚、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架起中亚、中非和中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友谊之桥。
市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处处长范智勇介绍,目前,我市累计在亚非欧三大洲21个国家建成22个鲁班工坊,开设了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铁路运营等55个专业,
在合作国家开展学历教育3300余人,职业培训规模超1.2万人,成为惠及当地民生的“小而美”项目,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鲁班工坊建立了多样化、特色化的国际校企合作模式,在促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助力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市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副主任杨延说。
除此之外,天津还在推动经贸投资合作方面不断升级加力,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戈壁滩上建起绿色新城,成为丝路上合作共赢的典范。范智勇表示,天津将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作为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未来将继续围绕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聚焦自身优势特点,深化在互联互通、经贸投资、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天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