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十周年。十年来,天津践行总书记要求,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打造美丽天津,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成果。为了总结十年天津的工作,结合“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报道,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津云新媒体策划推出《“笃行十载 踔厉奋发”——担当实干看津朝》系列高端访谈。

  主持人

  各位津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笃行十载 踔厉奋发”——担当实干看津朝》系列高端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邀请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一级总监孙韧做客演播间。您好!

  孙韧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期间,提出“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打造美丽天津”的重要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天津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其中,“加快打造美丽天津”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美丽天津”,我相信网友朋友们都有亲身的感受,十年来,天津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在朋友圈“晒蓝天”也变得稀松平常了。这些改变都离不开生态环境部门的努力。十年来,咱们生态环境部门为打造美丽天津主要做了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孙韧

  每个人都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强调“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十年来,天津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从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两大方面践行总书记重要要求,开展了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通过实施“871”重大生态工程、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工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项行动”,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努力将天津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的生态城市。

  主持人

  您为我们高度概括了十年来,美丽天津建设的“关键词”,那我们就想请您给我们逐个详解一下各项工作,先说蓝天保卫战,这个是我们市民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天津有蓝天白云的日子真的变多了,那我们是如何保卫蓝天的呢?

  孙韧

  说我们如何保卫蓝天的,我先给大家说一组数据。2022年,天津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1.5%;优良天数,从145天增加到267天;重污染天数从49天降至4天。通过这组数据,网友们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天津空气质量变好的程度。

  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要首先了解空气污染的“病根”。2014年我们对天津市大气颗粒物源进行了解析,其中,扬尘排放占比30%、燃煤排放占比27%、工业排放占比20%、机动车排放占比17%,以这份“大气”的体检报告为依据,我们以产业、能源、运输和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关键举措,连续深入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调整产业结构。天津市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着力破解“钢铁围城”,2017年以来,累计压减粗钢产能495万吨、炼铁产能660万吨。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两高”企业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

  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总量从2013年的近5000万吨压减到3700万吨左右。有序推进1.1万台燃煤小锅炉并网整合或改燃关停,工业炉窑全部使用清洁燃料,120余万户城乡居民实现冬季清洁取暖。依法划定并科学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

  转变交通运输结构。从国三阶段汽柴油“连跳3级”,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淘汰黄标车、老旧车70余万辆,占到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4。

  优化布局结构。314个工业园区原地保留68个、整合提升114个、关停取缔132个。对全市62个涉气工业集聚区1700家企业建档立卡、排查治理。

  在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和优化布局结构的同时,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深化“五控”治理,即控制燃煤、工业、扬尘、机动车和新建项目污染。这里面,我们主要扎实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省级层面率先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燃煤锅炉全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先后制定火电、钢铁、平板玻璃、垃圾焚烧、铸锻、工业企业VOCs、工业炉窑、锅炉、生物质锅炉等一批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电力、地铁施工工地率先使用低挥发性涂料,国三及以上施工机械实现“八个百分之百”,综合施策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持续优化机动车排放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产业准入。

  十年间,我们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探索总结出一套治污减排的“天津模式”,实现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达30%左右。

  同时,天津还在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上下功夫、做文章。目前,已建成功能较完善、覆盖全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应用卫星遥感、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红外成像等查测溯源手段,强化了数字化、全时段精准监管。

  此外,为进一步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绩效分级为引领,鼓励对照国家A、B级绩效水平实施提升改造,引导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确保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稳定生产,支撑重点产业链有序运转,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做优绩效分级,助推产业提升;扩大分级范围,服务企业需求;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动工作,在确保达到国家减排要求的前提下,继续将涉及保障民生、保障城市运转以及重点外贸、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400余家企业,以及1000余家微涉气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保障范畴,在重污染应急期间可确保稳定生产。绩效分级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绩效水平明显提升,绩效A、B级和引领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逐步形成了提升企业绩效、带动产业升级、加快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69 家企业达到绩效A、B级和引领性水平,其中,A级企业41家,B级企业201家,引领性企业27家。

  在收获好的空气质量的同时,制约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四大堵点”也得到了进一步打通。传统高耗能产业不断压减,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快速发展。新能源使用领域更加广泛,近年来,谋划域内新能源项目36个,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增至325.11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比重提升至15%。重点企业和园区铁路专用线不断建设,钢铁、水泥、焦化等大宗物料行业公转铁、散改集成效得到巩固提升。

  十年来,天津蓝天在线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空气质量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飞跃,在2021年天津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一切为了提升群众的生态环境幸福感——找回蓝天”案例从全市近6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十大典型案例前列,可以说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赢得了全市人民的普遍认可。

  主持人

  说过了蓝天保卫战,咱们天津是九河下梢、水系众多,您再给介绍一下咱们是如何打好碧水保卫战的?

  孙韧

  2012、2013年,海河局部河段藻密度超过18亿个/L,水中的溶解氧在极端情况下小于0.2mg/L,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死亡。十年来,我市先后开展清水河道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水十条)、碧水保卫战等专项行动,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全市地表水优良水体断面比例由2012年的14.5%提高至目前的58.3%,增加了约4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由最高时的65%,至今已全部消除;12条入海河流水质从十年前的全部为劣到2020年的全部消劣,到2021年11条达到Ⅳ类水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从2012年2.6%提高到74.4%。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指挥部和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市、区、乡镇(街道)、村4级河长责任体系,分级分段设立河湖长,形成了管理、治理、保护“三位一体”的河湖管护机制。

  十年间,先后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清水河道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水十条)、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2018年,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打好碧水保卫战、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作战计划。“一河一策”、分区分案,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关键环节,打出一套碧水攻坚“组合拳”,累计完成3100余项治理工程,项目化、工程化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年间,天津充分利用行政、经济、科技、法律手段,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创新。2015年起,陆续出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法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国家标准收严40%。建成涵盖国考、市考等断面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考核。市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从5个增加至81个,实现入境、跨区、入海断面全覆盖,实现一个平台管水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95%以上的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实现水质实时监控。实施经济奖惩,做到日预警、月排名通报、月奖惩、月会商、月公开,创新实施每月水环境区域补偿,“靠后区”补偿“排前区”,倒逼上下游各区共同护河治河。

  减少污染存量,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要求新改扩建的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园区;大幅收严园区外直排企业排水标准,倒逼现有工业企业入园;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范化建设,实现园区污水全部集中处理。

  我们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补齐城镇水环境治理设施短板。建成或扩容东郊、津沽、咸阳路、张贵庄等一批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2年的296万吨提高到2021年的409万吨,再到当前的421万吨,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由50%提高至99%以上。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470公里,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空白区135.99平方公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12年的88%提升至96%。针对降雨后建成区水质变差问题,完成4000余个雨污管网串接混接点改造,疏通排水管道约2.4万公里,掏挖检雨井约260万座(次)。

  在推进农村污染治理方面,全市2209个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从“严重不足”到“全部覆盖”的跨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升。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采取养殖清退、尾水治理、建设人工湿地等多项措施,综合治理河道两侧水产养殖20余万亩,大幅削减养殖尾水污染。

  推动生态扩容,让生态美景永驻津沽大地

  十年来,在有效减少污染存量的同时,天津市不断扩大环境容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393平方公里,将入海河流、河堤岸线等9.91%的陆海面积划入其中,依法保护海洋、水库、湖泊、河道等水体,有效提升水生态保护能力。

  全力保障河湖生态用水,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建成海河—独流减河、海河—永定新河南北两大地表水循环系统;打通南北生态调水通道,累计通过湿地向七里海、北大港、南北运河等重要河湖补水40多亿吨;中心城区河道实现全面贯通、循环流动;建成新开河、先锋河地下调蓄池,试点推动初期雨水进厂处理,实现水体“蓄起来、活起来、清起来”。

  大力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建立主要河流垃圾打捞收集转运体系,大力推进入海河流河道滩地人工湿地建设。制定实施天津市湿地“1+4”规划,即1个全市总规划和4个湿地(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湖)专项保护规划,对875平方公里的湿地进行升级保护。随着湿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好转,径流水质改善、涵养水源等作用逐步显现。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对153公里海岸线实施分类保护,将10%的海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编制实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9-2035)》,确保自然岸线保有量不低于18公里。修复滨海湿地面积531.9公顷、岸线4.8公里。持续推进生物资源恢复,大神堂牡蛎礁群得到逐步恢复。严格落实伏季休渔制度,“十三五”以来,海洋捕捞量减少25%,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近85亿单位。

  总之,十年来我们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治理方面下足了力气,加快补齐了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了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现在冬天海河上,有很多海鸥飞翔,成为了独特一景了,这其实就是人和水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体现。

  主持人

  空气和水的改变都非常直观,您在开始的介绍中,还提到了净土保卫战,这个我们可能平时注意的还不多,土壤污染的情况是怎样的?咱们是如何治疗土壤污染的?

  孙韧

  土壤是生命之基、万物之母,人们“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都和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息息相关。为此,2017年天津市建立了由当时的环境保护部门牵头,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参与的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小组,在全市农用地布设4725个土壤点位、207个农产品点位,筛选2037家重点行业的企业用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

  2017年—2018年,农用地详查全部完成,结果显示,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017年—2020年,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全部完成,根据详查结果,全市形成了高、中、低风险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实现了全市土壤污染风险地块的分级精准管理。

  同时,为动态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十三五”以来,我市整合部门监测点,构建了分类分级、统一设置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设置土壤环境监测网国控、市控监测点位,实现16个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

  为把好源头防控关,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十年来,我们狠抓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监管,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与土壤接触,有效阻断了土壤污染的传播路径。

  全市不断强化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管理机制,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及“回头看”,实施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和周边监测,先后将568家企业纳入名录,以石油化工、固体废物处理行业为试点,推动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绿色化改造工程,累计完成129家重点企业的隐患排查整改。

  不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化肥、农药、地膜和养殖业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管,全市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使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2921个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全部完成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7%。

  不断强化重金属污染物管控,严格落实重点重金属排放“等量替换”政策,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90多项,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印发实施《天津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将175家重点企业纳入日常排查,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排查、动态更新。

  同时,为了守好安全利用关,保障人居和生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十年来,我们以风险管控为抓手,扎实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强化用地准入管理,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利用底线。

  全市持续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实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在全国较早出台《天津市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作方案》,对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全部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同时,加强腾退土地环境监管,建立优先监管地块清单,分期分批实施污染管控措施。

  持续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机制,出台《天津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细则(试行)》,建立生态环境和规划资源部门联合评审、专家会审制度,强化土地用途变更和流转环节监管,全市1394个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经调查评估符合土地规划用途。

  持续严格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制度,全市10个涉农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分类清单。出台《天津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试行)》,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严格保护,对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实施跟踪监测,确保安全利用。

  另外,我们还强化治理体系建设,综合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十年来,天津市不断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效保障了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

  突出立法先行。2019年,颁布了《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为土壤精准治污提供法律保障,提出了建立京津冀土壤污染防治协商机制、加强对名特优新农产品产地的土壤环境保护、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措施,并明确细化了土壤污染调查范围。

  突出制度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天津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技术指南》《天津市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天津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指南》等指导性文件。

  突出信息公开。加强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的监管和信息公开,将全市154家从业单位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信用记录系统,对外公开从业情况,对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市场行为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突出服务保障。在确保土壤风险可控、保障治理效果的基础上,创新采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估、分地块分阶段评审等“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有效支持了地铁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主持人

  十年来,天津市打好了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从污染防治方面打赢了这“三大战役”,生态环境部门在防污治污的同时,还要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孙韧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天津,山水林田湖草海生态要素齐聚,兼有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北部山区是典型的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基因库”。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天津现有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等 13 个重要湿地,湿地类型包括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具有类型齐全、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多样的特点,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天津海岸线长153.3公里,天津的海滩是世界最著名的粉砂淤泥质海滩之一,坡度平缓、土质肥沃,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近年来,天津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留白、留绿、留璞”,持续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颁布实施《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天津市绿化条例》、《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多项条例,修订《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天津市植物保护条例》,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我们还大力实施了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双城间屏障区规划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等“871”重大生态工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自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机制试点,探索生态空间监管“天津模式”,紧盯自然保护区疑似生态破坏重点问题,狠抓整改落实,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我们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2019 年以来,我市西青区、蓟州区、宝坻区、津南区先后成功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蓟州区、西青区王稳庄镇、西青区辛口镇、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成功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成为提升天津市绿色发展成色、促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样本,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方案”。

  近年来,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日,利用宣传展板、宣传册、视频宣传片、摄影比赛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广泛宣传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促进公众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天津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主持人

  十年来,我们实实在在地从生态环境改变上,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年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下一步,天津结合“十项行动”,将如何做好生态城市建设呢?

  孙韧

  2023年全面推进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巩固PM2.5、优良天数比率改善成效,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数增长。地表水国控断面、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巩固提升地表水国控断面、入海河流消劣成果。完成国家下达的重点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坚决防范环境风险。

  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增强政治意识,始终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

  提高工作能力,深入贯彻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

  切实转变作风,锻造堪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重任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二)谋划推进美丽天津建设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实践,开启美丽天津建设新篇章。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分类指导,强化示范引领。

  (三)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聚焦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一方面服务做大增量,一方面推动做优存量。

  (四)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统筹大气污染指标和人民群众感受,坚持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综合治理,强化PM2.5与臭氧协同防控,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努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扬尘、异味、噪声等突出环境问题。推进深度治理,推进重点防控,推进专项整治,强化重污染应对。

  (五)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坚持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坚持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措”治水,突出流域整体性,“一河一策”精准施治,不断提升地表水、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强化水资源保护,强化水污染治理,强化水环境管理,强化水生态保护。

  (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统筹土壤、地下水,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两防”治土,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逐步巩固提升地下水水质。严格土壤环境风险防范,扎实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深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七)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建设

  坚持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生态监管,加强生态建设。

  (八)严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聚焦危废医废、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风险研判、防控协调机制,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和新污染物治理,严格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完善环境应急体系。

  (九)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创新治理模式,加强科技赋能,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严格督察执法,加强科技支撑,深化管理创新。

  主持人

  听过了您的介绍,我们对天津生态环境的未来更加充满了期待,对在天津生活工作学习更感到了幸福。我们也号召广大市民一起携手保护我们天津的山山水水、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今天非常感谢您做客津云演播间,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孙韧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