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东赵村,要是问起哪家的媳妇最孝顺、最贤惠,村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凌秀荣。今年57岁的凌秀荣,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朴实、善良、恪尽孝道,31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久病的公婆、大伯哥和侄女,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诠释着孝和爱的传统美德,是名副其实的好儿媳、好弟媳、好婶子。她的孝心和爱心感染着周边的村民,被乡亲们传为佳话。近日,凌秀荣被推选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挑起家庭重担

  在宁河区东北部,蓟运河支流还乡河西岸,有一个102户、260多口人的小村子——丰台镇东赵村。7月18日傍晚,记者来到东赵村,见到了朴实善良、不善言谈的凌秀荣。泛白的头发,粗糙的双手,刻满岁月风霜的脸颊……由于刚刚忙完了大伯哥的周年忌日,凌秀荣脸上略显疲惫。

  凌秀荣是广西南宁人,1991年,来津打工的凌秀荣经人介绍,结识了东赵村村民王正合。王正合兄弟三人,两个哥哥都已成家。王正合的大哥王正忠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造成他身体多处变形,常年卧床,丧失了劳动能力。大嫂因此离家出走,扔下了患有严重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

  1992年,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二人喜结连理,婚后生活幸福美满。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村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嫁入王家以后,凌秀荣一直和公公、婆婆、大伯哥和侄女住在一起。尽管这个大家庭生活拮据,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儿子王欢的出生更给这个家增添了许多快乐,一家人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

  婚后,王正合每天要打理地里的农活,照顾公婆、大伯哥和侄女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凌秀荣的肩上。洗衣服、拆棉被、扫屋子、做饭菜,带孩子,为了照顾好一家人的生活,凌秀荣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句累。

  天有不测风云

  不过,平淡的生活并没有延续太长时间。1994年,王正合的二哥突发心脏病去世,公公接受不了这残酷的现实,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整天卧床沉闷不语。凌秀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唯恐公公有个三长两短,她一连数月从早到晚陪护在公公身边安慰、劝解。在她的再三劝慰下,公公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厄运专找苦命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1998年,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凌秀荣的婆婆因一次意外摔倒,导致胯骨轴粉碎性骨折,即使得到了及时救治并且花费了高昂的治疗费用,最终也未恢复健康,从此瘫痪在床,脾气也愈发难以琢磨。凌秀荣选择默默承受,日夜陪伴,耐心疏导,帮助老人恢复信心,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老人终于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拾活下去的希望。

  2009年,卧病在床15年的公公安详离世,享年90岁。葬礼上,婆婆流着泪对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有个好儿子,更有个好媳妇,她是天底下最难得的好儿媳。我没有女儿,儿媳妇就像亲闺女一样贴心!”老人发自肺腑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两年后,婆婆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含笑离世。在婆婆弥留之际,凌秀荣一直陪在身边,老人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陪在身边的“闺女”说了一声谢谢后,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2022年6月,在凌秀荣夫妇的精心照料下,瘫痪多年的大哥王正忠去世。去世前,他把女儿王秋红托付给了凌秀荣:“以后我女儿就交给你了。要照顾好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凌秀荣没有食言,时至今日,她仍悉心的照料着已经43岁,患有严重脑瘫的侄女。

  儿子传承孝道

  凌秀荣的儿子王欢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在滨海新区的一家企业工作。凌秀荣告诉记者,王欢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懂事,学习成绩也很优秀。看着妈妈整天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大伯和堂姐,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放学回到家,都会为爷爷奶奶按摩、梳头、剪指甲,有时还会给大伯和堂姐讲几个小笑话,逗他们开心。每到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王欢会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父母长辈们买点好吃的。

  “孩子很孝顺,让我很欣慰。我希望通过自己孝敬老人的实际行动去教育、感染下一代,让孝老爱亲的家风代代相传。”说到懂事的儿子,凌秀荣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凌秀荣不仅是王家的好媳妇,更是村里的好媳妇,她给全村村民带了个好头,是孝老爱亲的模范榜样。”东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云柱对记者说,凌秀荣的身上留有太多与命运抗争的印迹,这些印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的勤劳、贤惠与坚强,她那种不计得失的博大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是常人很难做到的,是全体村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