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京津冀三地的农业专家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努力改良盐碱地土壤,种植庄稼,让京津冀实现粮满仓。
封晓辉,中国科学院海兴试验基地的科研人员,2011年,他从北京毕业后来到这儿。他告诉记者,沧州海兴县是环渤海地区盐碱程度最重的一个地方。
中国科学院团队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研究出一种冬季灌溉方式,利用盐水冰比淡水冰先融化的特性,由表层到深层,不断稀释土壤盐分。从表层脱盐,到土壤深层的盐分也开始降低,团队不断积累经验,同时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农作物,使得盐碱荒地渐渐变成了耕地。
团队人员也越来越多,现在达到了上百人,来自京津冀多个高校科研院所。
封晓辉的合作者还包括天津农科院的肖辉,他也一直在跟改良盐碱地较劲。这几天,正是水稻分蘖的关键期,肖辉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到地里,查看土壤情况。
天津的土地65%以上是盐碱地。位于西青区王稳庄的一块地,中度盐碱,也是“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中的一片试验区。
几年前,肖辉研发出一款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但一亩地就要花费2500多元,因为价格高,农户都不愿意用。
肖辉从筛选有效物质开始,把农户愿意用、用得起放在首位,用了半年时间,从几百种物质中筛选出七种,每亩地的成本降到了200块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