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看着窗外春暖花开,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信手拈来的两句古诗,应情应景;笔触稍顿,眉宇微抬,俨然书法家的神情——刚刚完成两行书法的作者,是宁河区苗庄镇后江石沽村的郭立伟,今年十岁。

  从小就看着村中长辈调墨弄笔、七岁就开始练字未有一日怠慢的郭立伟,算是后江石沽村小一辈中毛笔字写得不错的。他心中其实有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要把自己的作品“挂到俱乐部里去。”

  他口中的俱乐部,说的是位于全村正中的“大队俱乐部”,那里是全村书法爱好者的品鉴之地,墙上挂满了各种风格的字画。能在墙上留下点儿“印记”,是村里人最值得称道自夸的事。

  后江石沽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但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浓厚的文化氛围。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让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在村子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对这笔宝贵财富的开发利用,是后江石沽乡村振兴的起始点。

  宁河区苗庄镇党委书记李万明说:“后江石沽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深入挖掘独特的文化资源,后江石沽村将成为以文化振兴带动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

左上:冯龙;左下:冯龙的烈士证明书;左上:冯龙;左下:冯龙的烈士证明书;左上:冯龙;左下:冯龙的烈士证明书;右下:1952年,冯铁凝在浙江师范学院任地理系教授

  文化传统是这样发掘的——

  后江石沽村位于宁河区苗庄镇西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据村中老人讲述,村子所在位置,最早时是一片沿河的浅滩,河水滩头布满石砾,先祖们在此休养生息,所以起名叫“江石沽”。建国后,江石沽的村落以流经中间的小溪南北分为两村,南侧向阳为“前”,北一侧的就是今日的后江石沽。

  “后江石沽人崇文尚武,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村书记郭树山介绍说,历史上村里涌现出多位不同身份的名人,比如革命先烈冯龙、地下工作者郭景福、曾陪同毛主席游泳的郭景茂、地理学家冯铁凝、抗日战争纪念馆原馆长郭景兴、改革先锋冯志成、著名新闻工作者冯百祥等一大批红色人物典范。

  革命烈士冯龙,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斗争,参加民兵组织,同区小队袭击日本鬼子的炮楼,帮助部队抢救伤员,为县支队运送给养和军需物资。在解放战争平津战役中,表现勇敢,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虽多次负伤,但从不下火线。为了掩护战友,他和几名年轻的战士留守阻击敌人。因敌我力量悬殊,子弹打光,他最后端着刺刀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直到壮烈牺牲,时年32岁。

  地理学专家冯铁凝,“七七事变”后,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信念,奔赴祖国的大西南,进入“西南联大”。当时国民政府多次以高官厚禄邀请,都被他谢绝。1952年,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的前身)创建,他是该校地理学领域的创始者之一。他在世界地理、旅游地理、杭州历史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并培养出数名国内外知名的地理学领域学者与专家,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1928年生人的郭景兴,青少年时期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起侵华战争,目睹了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罪行。新中国成立到北京工作后,他就一心想在“七七事变”爆发地卢沟桥,建一座历史博物馆。从在卢沟桥头置了一间70平方米的“卢沟桥史料陈列馆”开始,一步一步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纪念馆,演绎了“一个人,一座城,一个馆”的故事。他为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建设付出了半生心血,一世真情,先后出版《卢沟桥文集》《卢沟桥事变战场考》《七七事变》《卢沟桥碑文录》《卢沟桥简介》等著作,为全面了解“七七事变”提供了详实的资料。郭景兴还是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组织及名人收藏。

  1964 年全军开展大比武活动,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在北京西山、阳坊、十三陵观看了军事汇报表演。在十三陵水库观看汇报表演后,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你们谁跟我下水去游泳啊?我们也表演一下嘛!”参与这次重要陪游任务的,就包括后江石沽出身的郭景茂。

  余辉,后江石沽驻村第一书记,来自天津市档案局。他说:“每当看到村中这些史上留名的人物事迹,总会让我这个来自档案局的后来者感动不已。”

位于村庄中央的村民广场和大队俱乐部位于村庄中央的村民广场和大队俱乐部

  文化基因是这样传承的——

  在村史志文化馆里,展示着烈士冯龙等村庄红色人物事迹故事;红色文化教育展厅中,一件件展品讲述家风家训、红色故事;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文化碑”,宣传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传递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村庄档案室中,组织村史、村志的编纂,打造特色方志文化……

  后江石沽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随着时代演进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继承下来。近年来,村中又出现以民间书法艺术家郭树茂、两次参加国庆阅兵的战士郭发等为代表的有志青年。

  村中很多孩子自小就培养出对书法绘画的浓厚兴趣,像是文初提到的郭立伟,从小就在“大队俱乐部”中看村中大人写字作画,在长辈的熏陶下自7岁始就自己练字了。

  大队俱乐部位于村庄的正中心,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土墙、砖瓦、木架构,房内芦苇封顶,典型中国传统建筑,如今作为书画展示及培训场地,仍是村民日常休闲娱乐的核心场所。

  后江石沽西侧毗邻蜿蜒流经的蓟运河,四条干渠绕村成环,一年四季都有各种鸟类在此栖息,自然环境优美。典型的北方民居间,街前巷里干净整洁,路边花草树木繁盛、错落有致,池塘中荷花美艳、动人心弦。

  驻村第一书记余辉看着满眼春色,柳绿桃红,忍不住心中的喜爱:“与现在很多农村追求城市化、去乡村化的方式相比,后江石沽在发展中保留了乡土特色,没有因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丧失了独特的乡土气息。”这两年在创文创卫、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后江石沽的村容村貌愈发整洁美观:拆除村内违章建筑、完成道路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房前屋后修建界墙、铺设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站,完成户厕改造提升,治理坑塘……同时,按照“一村一格局”突出人文历史,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北方乡村景观风格,“为了美化村庄环境,每门每户还装上了太阳能的LED灯笼,提升夜间照明的同时,还增添了传统文化色彩。”

  整洁美丽的村容,搭配上完善的设施基础,让村民的日常生活更显便捷:村级健身广场与文化活动场所齐备、水电气暖均已入户、5G网络全村覆盖,还成立了环境治理自愿服务队,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让村庄美景常驻常新。

  现如今,这座有着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小村庄,自然优美、民风淳朴、生活便捷、设施完备,从里至外都散发着独特的“书卷气”。

后江石沽村一隅——街道平坦,村容整洁后江石沽村一隅——街道平坦,村容整洁

  文化产业是这样兴旺的——

  “文化资源丰富是咱村最大的特点,依托传统优势,定位文化旅游产业是打开村子经济发展之门的钥匙。”郭树山说,只要攥紧了这把钥匙,不愁捅不开提振村庄经济发展的“大门”。

  借助文化优势,后江石沽先后打造出红色文化市集,郭景兴书法“文华斋”、编织艺术文苑、青少年书法绘画培训基地、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大学生农耕实践基地等各色各样的文旅创新产业。

  “为了能让文旅产业项目落地,村集体成立了后江石沽运河小镇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郭树山说,有了文化公司的经营主体,后江石沽以出身本村的书法名家的作品为基础,创建了“文华斋”书画艺术培训基地,定期邀请国家级、市级文化领军人物来村开展书画培训和文化传统教育讲座。

  此外,还成立中国书画春晚天津分会后江石沽村创作基地、天津市茹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江石沽村实训基地,组织大型的中国书画乡村春晚活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提升村庄知名度,打造后江书画亮丽新名片。定期开展书画研讨、书画培训、书画展览、书画拍卖及青少年书画考级活动。结合书画系列活动,开展组建农产品、非遗文化作品及创作衍生品的营销,拉动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为了提升村庄的整体就业水平,成立了以残疾人和妇女为主体的后江石沽村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天津美院和天津工业大学合作,打造天津工业大学衍生品文化创作基地,制作出芦苇、麦秆编织工艺衍生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销售创收。

  村中的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一次可容纳培训120人,带动周边爱好乒乓球运动的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特长爱好。组织乡间及各俱乐部之间的乒乓球交流友谊赛,增进居民感情的同时,也扩大社会影响。

  按照示范村创建规划,打造以乡村文体农式体验民宿业为主导产业的村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村庄乡土气息浓厚,小桥流水人家,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的乡村文化品牌。打造家庭农场、乡村旅游示范户、星级民宿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新打造的民宿是今后的朝阳产业,以‘夕阳红’‘亲子游’等形式,吸引人们到后江石沽休闲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苗庄镇党委书记李万明说,借力宁河的旅游区资源,充分发挥村独特的文化底蕴资源和自然的乡村风貌景观,打造文化民宿、红色文化教育阵地、书画艺术培训基地、传统纺织作品衍生创意园地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让广大游客在多村庄文化体验实践中,享受村庄美好生活,留住乡村记忆。

  春天过去了,火热的夏季将来临。“你是宁河人吗?你爱宁河吗?你希望宁河好吗?”在广袤的宁河大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宁河三问”的思想大讨论。后江石沽村将以自身浓厚的红色资源为根基,坚持地域特色文化,注重打造红色品牌,以文化引领,建设红色家园,面对新时代的“三问”,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小康》 ● 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