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ECMO屡屡出现在急救场景中,进入公众视线,并被人们称为“救命神器”。实际上,ECMO不是此时才有的“神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早在十余年前就全面开展了呼吸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患者的ECMO救治,截至目前,已使用ECMO救治患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日前,天津市ECMO治疗与培训基地在该院成立,今后将面向全市医疗机构培训ECMO技术专业医生,提升我市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让更多患者受益。

  什么是ECMO?

  ECMO的全称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体外膜肺氧合,即俗称的人工心肺机、“叶克膜”,是现有体外循环技术中的王者,常适用开胸手术,心脏停跳时,患者需要一个能在体外形成生命循环的系统,代替其进行心肺功能的体外循环。

  该系统主要包括血液驱动泵(通常为离心泵)及匹配的一次性耗材,耗材有血液管路(套包)、膜式氧合器、泵头、插管(用以血液引流和回输)及各类接头等。此外,辅助设备有调节体温的变温水箱、调节氧浓度的空氧混合仪,以及血氧饱和度、压力、温度传感器等监测设备。

  什么病用ECMO?

  公众对ECMO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对重症肺炎的治疗,其实它在很多病种中都有应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心脏中心学术带头人李彤教授介绍说,ECMO一般用于患者出现急性心衰、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爆发性心肌炎、肺栓塞、重症肺炎呼吸机治疗无效、重危哮喘、脓毒症、中毒、大面积外伤、多脏器功能障碍等疾病早期,患者安装上ECMO之后,可以暂时替代心肺功能,为患者后续原发病治疗争取时间,防止患者还来不及做治疗就出现死亡。目前,市第三中心医院使用ECMO救治的二百余例患者中,病种覆盖以上所有种类。

  早上机 争分夺秒救人

  ECMO被称之为“救命神器”,能将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为医生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让患者的生命得以重新绽放。但它并非无所不能,选择上机的时机非常重要。在医生和死神抢人的过程中,早上机是很重要的因素。

  8月以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ECMO中心救治了8名患者,其中一名63岁脓血症导致心功能严重受损、肾功能不全的女性患者,当时血乳酸升至20mmol/L(正常值2 mmol/L),左心射血分数19%(左心射血分数正常值>53%)。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团队迅速为患者安装了ECMO,转机后患者病情好转,乳酸下降至1.5 mmol/L,左心射血分数逐步升至45%,5天后撤除ECMO,10天后患者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脱离了死亡线上的徘徊。

  ECMO虽为救命神器,但若是错过救治的黄金时间,也无法挽回生命。在近期就诊的8名患者中,有一位20岁的男孩,暑期打工期间不幸患上热射病,起病时发烧并未引起重视,就医时已经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循环衰竭。8月6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ECMO团队在该患者就诊医院为其安装了ECMO,循环稳定后,在ECMO的保驾护航下通过120转运至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4天成功撤除ECMO。尽管整个救治过程顺利,但因为错过了关键救治时间,患者已出现不可逆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撤机6天后死亡。

  重协作 多学科团队支持

  “ECMO代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能够成功救治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仪器参数设定、药品剂量选择、重症护理支持、营养供应保障,环环相扣,每一环都要精准到位。”多年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建立以ECMO为核心的多种生命支持技术平台,整合呼吸机、血液净化、人工肝、胃肠内外营养、重症护理等技术,联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使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显著下降,并将这项核心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国8个省市20家医院。搭建急危重症“京津冀”救治网络,在ECMO支持下转运天津、河北、北京周边郊县多脏器衰竭患者数十例,此前,这些患者在当地医院的医疗条件下均无法得到救治。而ECMO支持下的转运技术为医疗条件欠发达地区的危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此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ECMO团队在全国同期首家开展重症H1N1、H7N9甲型流感患者以ECMO技术为核心的“组合式体外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从河北省、天津市其他医院共转运收治患者 36例,死亡率低于文献报道的国际同期水平。

  团队介绍

  市第三中心医院于2006年在我市率先开展ECMO技术,是救治例数、救治病种数及救治成功率较高的医疗机构,总体救治成功率达到国际水平。近年来,荣获 “天津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文章200余篇,获国家专利5项,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该学科被评为“天津市十三五临床重点学科” ,同时具有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应用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平台。

  基地人才团队有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3人。其中“131”第一层次人才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国医师奖1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名,天津市劳动模范5人,“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2人。所有成员均为从事内科、外科、急救医学、重症医学专业5年以上,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学历占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