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疫情防控,既是一场与新冠病毒斗争的病毒防御战,也是一场与不良心理和情绪斗争的心理防御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论是新冠肺炎感染者还是集中隔离人员,不论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还是宅在家里的普通市民,都难免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恐慌焦虑情绪,如何合理、及时地加强心理疏导,成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天津及时将心理干预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多措并举开出“心理处方”,送来“心灵口罩”,有效助力患者康复,在“心理防御”战场上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整体部署 筑牢心理防线

  疫情防控,既要善其身也要善其心。除了进行“硬核”的医疗防护外,“柔性”的心理防护必不可少。

  面对这样一场心理防御战,天津的“打法”是──只要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要快一步、深一步、稳一步,“疫”往无前,科学有序构筑起牢固的心理防线。

  1月30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与我市医疗专家专题研究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要高度重视心理干预在患者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引入专业力量精心开展心理疏导,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全市人民的温暖关切,进一步坚定治疗康复信心。

  “信心是对抗疾病的良药,心态最重要、信念最重要。您的亲人、朋友、同事都在等着您回家,蓬勃兴盛的事业在等着您,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在等着您,一定要加油、加油、加油!”2月1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通过视频向海河医院确诊患者表示慰问,鼓劲加油。正在接受治疗的温先生、余先生看了视频后,深受感动:“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关心爱护。我们一定会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配合医生治疗。面对全社会的关注关心,我们最好的回报就是早日康复出院。”

  面对病毒这个“敌人”,全市上下、“红区”内外都是“战友”,医务工作者更是不计生死、不论得失,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2月10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会议再次强调,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重点人群给予关心照顾,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充分体现天津的城市温度。

  强化医疗救治服务保障、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倒休、对重点人群给予关心照顾、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我市坚持顶层着力,及时、科学地进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一个个硬核决策,一句句暖心话语,强信心、筑同心、定民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抚慰看不见的心理创伤

  海河医院建于抗击“非典”时期,素有“天津小汤山”之称。疫情暴发以来,作为我市救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一名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向“红区”集结。

  这些白衣战士的身心健康,也成为全市上下最大的牵挂。“这场战‘疫’,不仅是一场病毒防御战,也是一场心理防御战,心理救援不能缺席。”市安定医院院长李洁说,为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他们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前往海河医院等医疗机构,为前往一线的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健康培训。

  “为了当好抗疫战线上的心灵守护者,我们还建立多条面向医护人员的心理援助渠道,通过‘守护天使’心理援助专线、心理评估二维码、‘心护天使’公众号等方式,24小时提供快捷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李洁介绍,截至5月6日,已有2091名医务工作者扫描二维码进行评估。

  较之医护人员,确诊患者的心理防线更加脆弱。那么,拿什么救赎被揉碎的“心理疫情”,为他们穿上一件件“心灵防护衣”?

  “我们第一时间设立了心理援助站,还开通了2条院内心理专线。”海河医院心理科主任刘萍说,同时,还将心理援助“二维码爱心卡”贴到每间病房。截至目前,天津本地和境外输入的患者及家属中,130多人扫码加上了“海河医院心理援助”微信,接受一对一心理疏导,接收图文、视频、音乐等减压指导。

  “请帮帮我爸爸吧,他非常自责,总觉得害了全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曾有一个小患者发来求助信息,刘萍赶忙通过微信与其父亲取得联系,详细询问病情和需求,每天发送一段催眠音乐,进行放松训练指导。慢慢的,这名患者终于敞开了心扉,放松了心情。出院后,他们一家专门发来微信:“在最无助的时候,感谢心理医生给了我们莫大的精神支持!”

  “回到家特别怕把病毒传染给家人和同事”“总是感觉嗓子不舒服、胸闷”“不愿见人,不敢出门”……有些患者出院后,仍然与她联系,对于这些需要心理解压的人,刘萍会一一回复并耐心分析疏导。

  在天津如此,在湖北亦然。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心理干预专家张勇抵达恩施后,发现一名患者越来越烦闷,一上午在病房里转了166圈,直言要被关疯了。张勇及时进行了心理疏导,并第一时间推动建立了恩施“8269303”公益心理热线,整合天津、恩施两地近30名工作人员组建热线队伍,轮流培训,轮流值班。天津医生用心战“疫”,这条热线不仅让医护人员心理减压、改善睡眠,也让当地群众因疫情产生的焦虑情绪和身心问题普遍得到缓解。“看不见的心理创伤,需要心理医生想办法去抚慰。”他说。

  在广大医患人员眼中,“红区”不是冷冰冰的,一句问候、一份关怀、一张纸条,都让人倍感温暖。

  用情开出“心理安慰剂”

  病毒肆虐,爱拯救之。为尽快给疫情蔓延按下“暂停键”,我市紧急启动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建设,一个个战“疫”堡垒,阻断了病毒入侵的脚步。

  4月6日,市委主要领导专门到西青区中际佳悦酒店隔离点检查疫情防控和管理服务工作,通过视频向留观人员表达问候和祝愿,提出要特别关注留观人员的情绪健康,耐心细致做好心理疏导、心情调适,让他们安心度过隔离期。

  前不久,滨海新区一隔离点迎来了121名入境隔离人员,其中94%为留学生。“为了让孩子们回到祖国、回到天津就像回到家一样,我们立即启动了暖心行动,成立了6个服务组,提供24小时全天候暖心服务。”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工作专班班长李紫玲介绍,刚进入隔离点,一些人比较焦虑,为此,他们专门请7位中小学班主任组成心理辅导组,实行网络化管理,一对一进行微信沟通。

  让李紫玲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独立隔离的14岁女孩。她自小在国外长大,不太会说中文,起初情绪波动很大。暖心老师耐心当好“贴心顾问”,每天与她进行英文对话,随时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孩子在最孤独无助时,感谢你们伸出援手,让她感觉如此温暖。”解除隔离之际,女孩母亲专门发来信息。

  记者走访发现,全市各隔离点不仅为隔离人员配备了充足的医护人员,还配有专门的心理疏导人员,一次次“话聊”,一回回疏导,帮助他们打开了心扉、驱散了“阴霾”。

  搭起“连心桥” 温暖一座城

  吃不好、睡不好、待不住……疫情防控期间,不仅确诊人员担心自己无法治愈,疑似人员担心被确诊,密接人员担心被感染,那些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或一直宅在家的市民,也可能心理负荷达到极限。

  如何为大家戴上“心灵口罩”?心理援助热线功不可没!

  为做好疫情应对心理援助工作,市安定医院在心理援助热线022-88188858的基础上,又新增一条热线,坐席数增加到4部,24小时不间断服务,1月24日至5月5日,共接听有效来电5736通。李洁说,“我们从守护心灵角度出发,贴心‘话聊’缓解焦虑情绪,增强心理免疫力,构筑起防疫抗疫的心理防线。”

  隔离病毒,不隔断心灵的力量。2月7日,枫叶正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针对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热线受理的求助信息进行电话回访。志愿服务队队长孔令智说:“我们的原则是,决不落下任何一个求助电话,当好防疫心理‘疏导员’。”

  在抗“疫”大军中,同样战斗在心理防疫一线的,还有天津希望24热线,他们第一时间成立了“防疫先锋队”,加开“防疫专线”,24小时日夜相伴,为市民排解心理困境。

  除了一条条心灵热线,我市还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和志愿者作用,织牢心理防疫“一张网”。

  和平区朝阳里社区率先成立“义心向阳”心理咨询室,打通心理慰藉“最后一公里”。“最近胸口总发闷,心里没着没落的。”居民李阿姨打来求助电话,了解到这是“在家里憋出来的心病”,志愿者及时进行了心理疏导。此外,社区还组织“邻里守护员”与在职党员一同认岗认亲,及时为居民尤其是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心理疏导,提高身心弹性。

  如今,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后疫情”阶段,心理压力如何“解封”?

  天津医科大学成立了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天津师范大学开通了“天津市海外留学人员心理咨询平台”、北辰区双新街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知心常伴团”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静海区大丰堆镇心理驿站守护着百姓的心理健康……形式多样、精准有效的心理援助服务,定能筑牢“心”防线,为“双胜双赢”注入“强心剂”。

  别寒冬,迎初夏。逐渐卸下“心理包袱”的天津,轻装上阵,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