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体备课暨示范宣讲侧记

  6月12日,宁河,天朗气清,碧空万里。

  当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体备课暨示范宣讲首场活动走进宁河区市民中心。市委讲师团办公室、市社科联、宁河区委宣传部,组织讲师团成员、宣讲小分队成员、基层宣讲骨干等200多人相聚这座“市民之家”“城市客厅”,听宣讲、传经验、坦诚交流。

  主题教育中,如何进一步促进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如何激活“神经末梢”、畅通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有哪些好思路好做法?台上“传经送宝”,台下“集中充电”。

  10时许,4楼报告厅座无虚席,主席台大屏上,亮起示范宣讲主题《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创出来的。”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杨仁忠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等为根本遵循,结合自己参与编写中央重要文献的体验和研究成果,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怎么来的,从中国特色、本质特征、科学内涵、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袁世军表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宣讲骨干的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主席台下,听众聚精会神,不时伏案,认真记笔记。会后交流,感慨颇多──

  “取了‘真经’,我要用心带回去,结合实际用起来。”劳模宣讲团成员、宁河区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李为功说。

  “收获好招法要好好消化,回去仔细琢磨怎么结合我们当地情况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方舟宣讲团成员、宁河区俵口镇解放村党务工作者吕孟秋说。

  ……

  “今天的示范宣讲是一种形式,活动接下来还会走进其他区,示范更多宣讲形式。宣讲要有生命力,就要进什么山唱什么歌。”一个小时的宣讲结束,袁世军接着送“招法”,“比如和群众讲,就要多谈感受,多讲变化,多说老百姓身边的事,唠唠百姓关心的嗑,用接地气、泥土味、机油味、田间地头、胡同里巷的语言进行交流。”

  走出会场,课堂又搬到堤岸上。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成果应转化为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宁河区部分基层宣讲骨干、机关干部等前往西堤柳岸公园调研,体会当地在“乡村振兴怎么干”上的探索。不远处,宁河区蓟运河故道(大杨河圈段)综合开发整治项目正在规划,依托麒麟岛及大杨河圈、总投资约12.2亿元,集人居环境整治、沟渠清淤、两岸景观提升等工程于一体的项目,即将托举起周边6个乡村新的致富梦想。

  边走边交流,在生态立区的宁河,党员干部干事劲头“满格”,期望千方百计用好绿色“金饭碗”,鼓起百姓“钱袋子”。

  公园里的西堤柳岸码头,与综合开发整治项目隔水而居的画舫游船是去年“试水”的另一个农文旅项目,40岁的王晶正在为游客检票,参加宣讲的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任教师郎嬛琳上前与她攀谈。

  “您什么时候来这儿工作的?”

  “我原先是家庭主妇,去年就来了,我家住桥北街运河家园,离这儿几步远,双胞胎女儿上高中两周回来一次,在这儿干有钱赚、环境好,孩子们回来,还能赶上吃我做的饭。”

  ……

  “谈变化,看发展。”郎嬛琳谈此行收获,“从百姓关心的问题聊起,从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说开去,理论成果融入‘人间烟火’,理论宣讲才能精准送到百姓心里。”

  微风轻拂,抬头望,蓟运河故道环抱的麒麟岛上成片芦苇如起舞的绿带倒映河中,波光点点,每一滴水都折射着太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