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天津的军阀祠堂为何摇身一变成为王府

天津的市级文物保护建筑李纯祠堂,因为一直被用作天津南开文化宫,所以又被冠以“三宫”的俗称。但就在2010年春,这座被天津人熟知的“三宫”,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庄王府”,引发了众多的不解和疑惑。

修缮后的李纯祠堂,从里到外改头换面成了“庄王府”。祠堂前新修了一座山门,上悬“庄王府”大匾。“一到庄王府大门,给人第一感觉是‘假’。门额上用的‘庄’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使用的简化字,清朝怎么可能用简化字呢?”一位游客在博客上写到。

院内以前关于李纯祠堂的历史介绍的文字图片被悉数撤去,代之以“九道圣旨”、“王府家宴”等展出。展馆内的介绍中,也鲜有提及这座建筑历史的内容。一些在附近拉活的出租车司机笑言:“庄王府,简直就是‘装’王府!”[详细]

“钱烧阿房宫”——假古董淹没了真历史

保护历史文化遗址是为了留存文化记忆,但“钱烧阿房宫”的遗址保护,除了假古董、商业地产的一地鸡毛,实在看不出对文化传承有什么推动力。

据了解,在阿房宫遗址附近,本来就有一个占地1000亩的人造景点阿房宫景区。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运营13年之后,这个当初投资两亿元的项目,最终在新的阿房宫国家遗址公园即将开建前被拆除。

试想,当仿造的阿房宫映入眼帘,人们看到的是假古董淹没真历史;当文化遗址被包装成休闲、商业、度假项目,周边地产升值带动房价翻番,真正应该践行的遗址文化保护,反而越发虚弱……[详细]

背后玄机:牺牲文化遗产养活旅游业

关于李纯祠堂被改建为“庄王府”一事,李纯的后人曾经向有关部门提出质询。负责人员在给李家后人的回复时,私下里曾说:“谁愿意花钱去看一座祠堂呢?”一语道破了李纯祠堂“装”王府的玄机。同时,这个解释,大约也能道出了目前这种打着“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大旗圈钱行径背后的原委。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种先包装景区,然后在景区外围开发酒店、商业、文化、地产等相关产业,最后让景区带动其他收益获利,简单总结便是“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模式”,几乎已经成为了国内许多城市发展旅游经济的范本,种种行为,正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复制。[详细]

陈志华教授:中国旅游是经常骗人,以骗为荣!

中国历史文物建筑保护领域的泰斗、历史文化学者、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教授在一次会议上曾经心痛地说过:“全世界恐怕就只有中国的旅游是‘吃、住、行、娱、购、游’,没有半句提到文化教育,而且还经常骗人,以骗为荣!”

冯骥才等天津的知名专家学者也都曾表示,政府搞旅游我们不反对,但前提是不能牺牲文化遗产的真实。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也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呼吁:“要让文化遗产拥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必然使城市更美好!”如果因为旅游开发的需要,一座祠堂被强加上一顶王府的帽子,这样的文化遗产还谈何尊严?[详细]

“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敢去改动历史?”对遗址旅游化,天津知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一旦文化服从了经济,以经济为目的,就必然按照商业规律改造自己,这是对历史文化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