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新区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今年截至目前新区已为受援地区引进企业17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 新区坚持以帮助扶贫企业拓宽消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为切入点,努力推动受援地产品融入大市场。截至目前,消费帮扶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 今年以来新区全方位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形成了强大帮扶合力

  产业帮扶促进企业投资发展,“飞地经济”突破空间约束;消费帮扶推动产品销售,搭建平台助“特产”拓市场;社会帮扶形成强大帮扶合力,当地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今年,滨海新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部署,多措并举全力出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

  产业扶贫 叩开致富之门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在对口扶贫协作上,滨海新区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来自滨海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输入受援地,一个个扶贫产业相继落地。“飞地经济”突破空间约束,叩开当地致富之门。

  今年9月,在滨海新区扶贫领导小组以及天津援青前指的共同努力下,天津援青前指、黄南州政府与海西州政府共同签订“飞地园区”建设协议。根据协议,海西州提供1000亩土地作为“飞地园区”,承接由天津和黄南州招商落户的企业,园区由两州共建、利益共享。这一创新模式有效地破解了黄南州在发展工业和实体经济上面临的可开发土地少、环保约束力强的难题。

  “在滨海新区大力协助下,‘飞地园区’引入天津昊航复合管业有限公司在此建厂兴业。该公司计划注册资本1亿元,从事涂塑复合钢管的生产和销售,向用户提供防腐管线建设和管道维修业务,这也是青海省首个‘飞地经济’落户企业。”滨海新区商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今年以来,新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开展针对性招商对接活动,引导企业投资。如利用“津洽会”平台,组织受援地区推介会3场,同时组织汉滨公司、城投集团等21家有影响力的企业赴受援地区开展对接。(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新区企业在甘肃张家川县注册合通农牧产品发展公司,天津海洋石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甘肃甘南州成立夏河分公司;促成华羚乳业、雪顿等多家龙头企业进入“天津对口支援甘南特色产业园”经营发展。今年截至目前,新区已为受援地区引进企业17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消费帮扶 助“特产”拓展市场

  开展消费扶贫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举措。今年以来,新区坚持以帮助扶贫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为切入点,努力推动受援地产品融入大市场。截至目前,消费帮扶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位居全市前列。

  “今年以来,在消费帮扶领域,我们充分发挥新区驻区大企业优势,结合驻区大企业业务需求,积极推动企业与甘肃、青海等受援地联系对接,强化业务合作,仅盛世百草药业、威晟番茄制品两家企业就采购5400余万元。充分发挥新区港口优势,深入海关、口岸、进出口外贸百强企业调研对接,详细了解进出口企业业务情况和采购需求,将企业出口需求与受援地区资源供给紧密结合,促成受援地区产品走出国门,出口海外。充分发挥商贸企业平台优势,以在受援地区新注册的16家企业为渠道,调动平台企业主动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组织联系新区各单位、各企业及群众采购受援地区产品。”滨海新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纪泽民表示。

  今年以来,新区充分发挥销售渠道优势,通过在各大商超设立特色产品展示柜、展销店,以及开设消费扶贫专柜和扶贫体验馆等,展销受援地特色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电商优势,推动受援地企业和电商平台密切合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促进产品升级。

  社会帮扶 形成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新区全方位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形成了强大帮扶合力,让当地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教育扶贫是解决贫困地区根本、长远问题的精准举措。2018年,新区开办了“黄南州异地民族高中班”,选取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作为承办民族班的教育基地。今年,经两地协商,在原有1个班40人的基础上扩班至2个班80人,9月11日已正式开学。

  此外,组织开展“五名(名医、名师、名企、名家、名匠)西部行”活动,新区总计组织83位“五名”专家赴受援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赵贤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