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台外表萌萌哒、会“自言自语”、能自己转弯的机器人出现在我市第一中心医院手术间,承担了手术室配送环节中的医疗物资运输任务。

  受新冠疫情影响,卫生健康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后疫情时代”在新技术赋能下,医疗行业还会发生哪些颠覆性变革?这个关乎芸芸众生切身利益的话题,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自然不会放过。昨天,在智能健康与医疗高峰论坛上,来自医院、互联网企业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对话。

  互联网医疗很可能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最宽的跑道

  “此次疫情把互联网医疗往前推进了5到6年。”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第一个说。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微医的互联网医院一天有1100万人问诊,超6万医生从空中驰援湖北。广大用户的互联网医疗使用习惯被迅速培养起来。政策面也跟进很快。“行业普遍认为互联网医疗很可能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最宽的跑道。”

  互联网更新迭代速度飞快,在赋能医疗这个特殊产业的过程中,势必给管理带来难度,如何化解?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张建宁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孙涛,后者是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院长。孙涛感叹,目前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管理,涉及到国家34个部委办,“首先必须要解决数据的共享和管理。怎么样在智慧协同的视角下,去构建我们医疗医药医保整个的服务和管理网络,是下一步要突出解决的。”

  互联网医疗根本的价值是真正落地分级诊疗

  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医院根本的价值是真正落地分级诊疗。他介绍,微医携手天津市卫健委在天津建设的基层健康共同体,将会成为落地分级诊疗的主载体。这个健共体以互联网医院为牵头医院,联合267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了上下联动的数字化平台。借助该平台,大专家的能力和基层医生的服务可以有效结合起来。患者那些来自不同医疗机构、不同时间的电子病历也能够得以结构化。“健共体是医疗互联网和互联网医疗牵手之后生出来的儿子。”

  张建宁点头:“在新冠疫情后期,互联网医疗有可能成为我国分级诊疗的一个超车工具。”

  作为技术赋能的一方,科大讯飞医疗CEO陶晓东说, 科大讯飞一直在探讨如何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去帮助基层医院的医生更好地管理患者,“因为基层医院是发现症状的第一道防线,而基层医生往往能力相对弱。”如果借助科技手段,基层能把患者情况实时与上级医院的专家们分享,其意义不言而喻。“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最终目的还是回归医疗本质,即解决临床问题。”

  张建宁深以为然,他说基层医院是“医疗体系的网底”。那么科大讯飞在努力过程中,遇到瓶颈了吗?陶晓东答:“人工智能的技术必须基于一个信息化基础,而我国西部地区这方面比较薄弱。”看来新基建确实需要加速推进。

  “城外的大佬”与“城内的大佬”会打起来吗

  张建宁诙谐地提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有人把不是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医院,称为“城外的大佬”,把我们这些三级甲等医院的,称为“城内的大佬”。现在网络上有一个说法,就是这两拨人早晚要打起来。会吗?

  廖杰远笑答,以大医院为代表的医疗互联网,与以平台为特征的互联网医疗,在疫情之后,我们看到它们其实在紧紧牵手。这个牵手的结果是“长的更长,短的互补”。大医院大专家的诊疗经验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复制出来的,去帮助同学科的年轻医生进而传承下去,这样就能真正帮助基层医疗水平实现实质性提升了。

  张建宁又饶有兴趣地问,人工智能这么强,未来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有没有可能把我们的大夫炒鱿鱼了?

  陶晓东给出了一个硬邦邦的回答:任何一个行业的专家,如果不接受新事物,逐步都会被接受新事物的专家替代。“会用火的人都活下来了,不会用火的人却没有活下来”。

  “您给我的同伴们提出了一个强烈的警告!”  张建宁深吸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