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提起中国葡萄酒,许多人第一个会想到王朝。

  改革开放前,国内一些果酒厂也生产传统葡萄酒,不少人称其为“果酒”或“色酒”,那是廉价的低成本产品。

  1980年5月25日,天津诞生了中国制造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天津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产高品质“王朝”葡萄酒,一度占据国内市场90%的份额。

王朝建厂初期,法方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葡萄酒生产王朝建厂初期,法方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葡萄酒生产

  01合资企业的艰难破冰

  打开国门的中国,许多新鲜事物扑面而来。

  1979年,尽管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尽管不断有西方企业和财团到中国来寻找商机,但与世界隔绝多年的中国,还是让这些西方的企业和财团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时顾虑重重。

  他们担心中国的偿还能力和使用能力,担心中国立法不健全,担心中国部门多、层次多、手续繁、效率低,因而来谈的多,谈成的少。

  如今在中国遍地开花的中外合资企业,在1979年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新名词。中外合资经营,在当时仍然是经济领域的一个“禁区”。

  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荣毅仁成立中信公司的时刻,在邓小平、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关于中外合资经营的立法工作也同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7月1日通过的七部法律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于7月8日颁布实施,比其他六部法律提前半年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从起草到通过,再到颁布实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邓小平说得更加实在:“这个法,与其说是法,不如说是我们政治意向的声明。”

  1980年5月1日,中外合资北京航空食品公司正式营业,获得中国工商部门颁发的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为001号。

1980年北京航食成立初期的配餐楼1980年北京航食成立初期的配餐楼

  此后,新疆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建国饭店、长城饭店、中国迅达电梯等中外合资企业相继成立,成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后首批依法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而天津王朝葡萄酒就是其中之一。

  02法国“人头马”相中天津

  随着,“中外合资”经济政策的出台,法国“人头马”立刻找上门来。

  “人头马”董事长亲自来华,想寻找一家中国企业合资生产葡萄酒,结果在中国转了半圈后没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辗转来到天津与天津一轻局下属的果酒厂谈合作。

  人头马方要求葡萄酒一定要在葡萄园生产,而果酒厂尽管有生产条件却没有葡萄园,合资未果。时任天津市农场局局长的魏建英忽然想起,农场局在北辰的小淀有个葡萄园,再加之对1974年出访非洲首次品尝过地道法国葡萄酒的味道记忆犹新,萌生过要把法国酿酒工艺、技术和设备引入中国的想法,遂主动牵线搭桥,中法合作自此有了机缘。

王朝公司1980年大干100天建成的“5.18生产车间王朝公司1980年大干100天建成的“5.18生产车间

  这个原名叫“中保友谊”的葡萄园坐落在王朝公司现在的地址。上个世纪50年代,聂荣臻元帅出访保加利亚,把当地赠送的葡萄苗,种在了这里。

  当年的葡萄园园区有3000多亩,包括玫瑰香在内的20多个葡萄品种,下属一个作坊式的小酒厂,生产配制果酒或葡萄汁,多年在生存线徘徊。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与人头马合作学习法国先进的酿酒技术,改变落后面貌”成为仅有13个人的小酒厂的共识。1979年6月,双方当即达成了合资开办葡萄酒厂的初步意向。

  03什么是合资企业?一片空白!

  “究竟什么是合资企业,如何合作我们‘一片空白’。”王朝元老齐思儒回忆。

  妥善起见,1980年3月,酒厂派出5人考察小组到澳大利亚考察人头马在当地的合资企业及葡萄园,了解合资模式,后又与人头马在香港谈判。

  经过多次磨合,中法双方于1980年5月25日在天津正式签约成立合资企业,天津农场局以厂房作价80万元人民币投入,占62%的股份;法国人头马集团以价值5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投入,占38%的股份;中方负责提供厂房水电等配套设施,法方负责提供设备及酿酒技术工艺。

  葡萄酒销售外方包销90%,中方销10%,当年产量10万瓶。王朝公司当年6月1日新厂房动工,百天竣工。

1980年建厂的庆典大会1980年建厂的庆典大会

  1980年5月25日,中国制造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在天津诞生了。

  王朝能够创立,源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敞开国门的魄力和决心。时任天津市农场局局长的魏建英经常感慨道:如果当时天津思想不够解放、眼光不够敏锐、胆识不够超人、合作不够真诚,王朝这个中国第一家制造型合资企业就不会落户天津。

  04“王朝”的名字竟来自港剧

  说到王朝这个霸气的名字,它的诞生竟有点“曲折”。

  合作初期,法国人主张使用“人头马”商标。但中方决策者不同意,他们的思维在当时来说非常超前,如果用“人头马”,自然不愁商品销售并走向国际市场,但天津要发展自己的企业,中国要发展自己的企业,抓住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创造民族品牌和民族产品。但名字究竟叫什么呢?

  有趣的是,当时一部名为《豪门恩怨》(英文名“DYNASTY”)的电视剧正在香港电视台热映。“DYNASTY”既有“王朝”的意思,又对应“自古葡萄出汉宫”的中国典故,于是,“DYNASTY”、“王朝”就这么定了。

  定了名字,办理商标注册又遇到了麻烦。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的思想还很保守,那个年代的审批部门认为,“中法”、“王朝”的名字都太“大”了,尤其它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生产型企业,没有先例,就把这事儿搁置了。后来这事儿一直“闹”到国务院,最终当时主管外贸的谷牧副总理拍板定下了这个名字。

  05计划经济碰撞现代管理

  在公司成立的最初几年,由于中方领导和员工还保留着不少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管理简单,标准粗放,产品质量也一直不稳定。在一次选购原料葡萄时,矛盾终于爆发了。

  一天晚上,时任总经理的徐文恒组织收购的原料葡萄送到了厂区门口,法国工程师笛乐尔带领几位员工检查葡萄质量。

  由于在此之前,笛乐尔一再跟徐文恒表示,一定要收购100%合格的葡萄,结果又出现了个别烂葡萄,笛乐尔气得直跺脚。

  冷静下来的徐文恒意识到,笛乐尔发火确实有道理,要是再这样“差不多”就行,王朝就生产不出高品质的产品。

  徐文恒决定召开全厂大会,首先代表中方管理层向法国工程师道歉,决定重新采购葡萄,并在全厂宣布:王朝以后就要坚持精细到苛刻的生产理念。

  06市长现场办公 解决待遇问题

  作为中国第一家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在当时中外合资法还未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法规情况下,创建初期各种困难可想而知。

  中方要出国考察洽商合作引进设备,考察申请迟迟未获批,不得已托原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武衡请陈云同志批示才得以解决。

  1982年,王朝仍有很多问题影响生产经营,当时的天津市市长李瑞环亲自在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通讯、用电、进出口权、铺路及职工待遇等问题。他说,合作办厂是一个新事物,还不被人们完全理解,各方都要为合资企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在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直接关心下,王朝公司行政关系改由天津农场局直属,方便了生产经营工作。

  当时的天津市副市长李岚清几次批示,要求“合资企业不要合资不合营”,明确了企业扩大生产的指导思想。

  有政府大力支持,再加上科学的生产理念、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员工酿造技能的大幅提升,王朝的生产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突飞猛进,高峰时期年产60万瓶,比建厂初期翻了6倍。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中国人喝的国产葡萄酒,基本都是王朝。而王朝酒也先后多次荣获国际大奖,还被选为我国国宴用酒。

1987年国庆招待会,王朝葡萄酒为国宴用酒1987年国庆招待会,王朝葡萄酒为国宴用酒

  07铅笔桌椅橡皮都能叫“王朝”

  随着王朝葡萄酒的成功,法方提出,从每年销售额中扣除3%作为品牌维护和产品营销费用,而且必须专款专用。当时这笔费用大概是6万多元。对拿这么大一笔钱作为生产以外的投入,很多厂里的干部职工起初并不理解。

  有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大家的看法。随着“王朝”的牌子越来越响,1986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王朝”牌商品,小到铅笔橡皮,大到家具桌椅,甚至还有卫生计生用品也叫“王朝”,很多投诉信寄到了王朝公司。这时,王朝人终于明白了维护品牌的重要性,公司决定注册“王朝”商标。

  08背着50斤酒全国跑

  1985年,25岁的于建力骑着自行车前往位于北辰区的王朝酒厂报到。

  那个时候,到外资企业上班在很多人看来是风险。特别是曾经在天津机械局下属公司做工会工作的于建力,竟然到王朝做起了销售,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不可理喻。

  于建力上班时,王朝的产能已经扩大。按照当时天津市领导的期望、天津市农场局领导的思路以及王朝高层的决策,随着国门敞开、经济发展,来中国旅游和投资的外国人开始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葡萄酒的潜在市场会很大,应该早点培养和开拓国内市场。

  在那个交通、物流远不如现在发达的年代,外出推销是一项极其辛苦的工作。于建力和同事们经常是胸前背后各背着一箱红酒,坐上硬座火车就前往陌生的城市。

建厂初期第一任酿酒师彼德向中方人员讲解生产技术建厂初期第一任酿酒师彼德向中方人员讲解生产技术

  一箱红酒有多重?一瓶是750毫升,算上酒瓶差不多2斤,一箱是12瓶,两箱约50斤……夏天,背带直接勒在肩膀薄薄的“的确凉”衬衫上,背上一阵子,肩上的皮肤就破了,累了一天回到宾馆,于建力不敢洗澡,只好用毛巾擦擦,忍上几天。

  1987年,于建力和同事完成了一单大生意。他们跑到人生地不熟的西安,到了宾馆后就翻电话簿查涉外酒店电话、地址,然后背着酒坐公交车到附近,下车再走过去。他们先是见到了中方采购经理,对方一听他们是做葡萄酒的合资企业,连忙摆摆手,并说涉外酒店所有葡萄酒都用进口的。

  于建力坚持向他们展示王朝的葡萄酒,建议他亲口尝尝。巧得是,就在他摆出酒没多久,有一名外国人无意间经过,他看到桌上的葡萄酒,看到DYNASTY的单词,一下子停住了。于建力到现在还记得那个老外高兴的神情:你们是天津来的?太好了,我正找这款酒呢!我听说过,很好喝!

钓鱼台国宾馆给王朝写的“感谢信”钓鱼台国宾馆给王朝写的“感谢信”

  有了这位外国人的“活广告”,这家涉外酒店试着订货。有了这一单生意的基础,于建力和同事在西安慢慢开拓市场,很快完成了1吨的订单。

  现在看起来,王朝当时的销售手段实在有点落后。但在那个时代,这种到涉外酒店推广的销售模式可是最新、最有效的。

  09合资的活力注入天津

  1980年成立时,王朝还是一个只拥有518平方米生产车间的“小作坊”。

  1983年,改革开放第5个年头,王朝的产品成功登陆法国。无论是当时法国名流品酒师,还是法国消费者,都认可了王朝的产品。随着受到欧美澳等市场的认可和青睐,王朝成为中国葡萄酒生产的标杆,引领和影响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连普京品尝过王朝的高端酒都赞不绝口,访华后还托人买走几箱。

王朝获得的各项金奖王朝获得的各项金奖

  王朝成立后,天津又涌现出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到1982年底,天津市已兴办7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开业投产。

  在1983年至1985年的起步阶段,中外合资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共签约兴办了145家合资企业,有55家开业投产。

  在这个阶段,合资企业已形成气候,它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被中外人士所认识,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12月6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设立,更加速了天津引进外资利用外资进行投资建设的步伐。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前期工程庆功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前期工程庆功会

  经过5年的发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至1990年底,天津开发区批准“三资”企业217家,开工投产120家,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8亿元,利税2.14亿元。

  至1990年底,天津累计签约“三资”企业550家,有经营活动的411家。1990年“三资”企业销售和营业收入达24.16亿元,实现产值23.46亿元,利税费4.1亿元。

1989年12月5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景1989年12月5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景

  38年前,作为天津乃至全国“引进外资”、“中外合营”的试验田,“王朝”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生产理念和经营方式,“王朝”不仅造就了高品质的天津“一瓶酒”,更激励了许多单位开始向外寻求发展机会。

王朝5000平方米的地下葡萄酒窖王朝5000平方米的地下葡萄酒窖

  此后,天津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发区、保税区、自贸区先后建成。2017年,天津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51家,在津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7家,自贸试验区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8.03亿美元。

  同时,天津正向着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天津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全力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2017年全年新设境外企业机构67家,中方投资额33.2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亿美元。截至2017年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外人员1.33万人。

  天津对外开放的道路正在越走越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成为天津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