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为丰富青少年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南开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的百余位青年教师志愿者将为南开区10个街道的56个社区义务送教70余节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公益课程。“公益社区课堂”是他们志愿服务的平台,为社区教育路径的探索做着自己的贡献。

  课堂形式丰富多彩 深受社区孩子喜爱

  “孩子们,你们手里有一些图片和纸张,你们可以按照你们的喜好随意粘贴、拼接和涂鸦,如果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与身边的爸爸妈妈进行沟通,也可以‘呼叫’你身边的志愿者老师们,咱们一起完成作品。”近日,来自天津中学的傅钰、刘芸两位老师带领8名团学干部志愿者,先后来到王顶堤街道淦江里社区,为孩子和家长带来了一节以“亲子心理画”为主题的心理课。

  课程中通过情绪图片互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感受无声的表情所传递的“惊吓”“希望”“喜悦”等情绪,通过图片的选择投射亲子关系。亲子心理画的制作环节,家长和孩子们在交流、思考和碰撞中了解自己在亲子关系中所呈现出的特征,老师还鼓励同学们上台分享自己心理画背后的小故事。

  傅钰老师说:“在我们很多家庭当中,父母因为工作很忙,除了孩子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之外,很少能有时间与他们坐下来,真正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我们这堂公益社区课堂的内容,就是希望创造这么一个机会,让孩子们与父母交流,让他们走进彼此的内心,去了解对方真正的诉求。”

  这堂公益社区课堂的课程,对于“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起更加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带来生动启发和思考,家长们也因此对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是“南开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日常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南开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有骨干青年教师志愿者278人,平均年龄30岁,来自南开区38所中学、小学、幼儿园。针对当今的“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教育难以有效实施的困境,2015年起,服务队组织教师志愿者针对不同社区需求定制专项课表,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进入社区义务送教。

  目前,超过千人次志愿者参与送教,实现南开区12个街道全覆盖,通过现场授课和网络平台受益的孩子和家长超过万人次。

  形成完整运行模式 课程开发多元融合

  《挂灯笼 驱年兽 迎新年》《飞机模型制作》《趣味音标》《认识太阳系》《创意花瓶》……这一系列的特色课程,凝聚着“南开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教师的心血,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8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上,南开区教育系统的“公益社区课堂——教育合力 共同成长”项目通过公开路演、答辩评审等环节,获得银奖。

  经过多年的不断开拓,“南开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模式。包括规范化自治的管理模式、项目周期化的教学模式、多元化融合的课程开发模式。

  在规范化自治的管理模式中,由骨干志愿者组成核心团队,对服务队进行年检、档案管理、定期例会、岗前培训、财务公开、团队建设、志愿者评优等自治管理。

  项目周期化的教学模式,以每学期作为一个项目周期,放假前,对接社区需求、精准匹配志愿者档案库、安排课表、开展岗前培训、进入社区授课、授课情况反馈、总结、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工作闭环。

  不久前,第二十五中学的毛佳老师为孩子们带去了灯笼制作手工课程。活动中,毛老师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年俗故事以及灯笼的来历,并带领小朋友们制作了手工灯笼。通过对灯笼民俗图案的讲解,小朋友们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福、禄、寿、喜元素,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年龄偏小的孩子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一丝年味。

  “这是我在寒假之前就与社区商定的一节课。”毛老师说,寒假临近春节,很多孩子对于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但是了解又不多,基于此,她准备了这堂课程,还穿插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多元化融合的课程开发模式中包括学科类、艺术类、文史类、节日类、心理辅导、传统文化、户外课堂、线上课程等9大类百余门课本教学之外,能有效提升孩子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课程。在今年的公益社区课堂当中,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有更多的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公益社区课堂,参与学习。

  而所有的环节中,有一个核心环节——立德树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融入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和文化宣传,同时开展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八一献礼、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